美文网首页
精神病患者的絮语

精神病患者的絮语

作者: 个人简历 | 来源:发表于2022-01-28 01:03 被阅读0次

    *小时候入学读书,《美丽的日月潭》、《蓝树叶》、《小八路》、《小马过河》……这样的课文读着也觉得很有味道。还有那课文里的数量不多的古诗。到了初三,才接触到一点课外书。那是几本班上集体订阅的《中学生》杂志。并且班主任还没有给大家说过有这个东西。我是偶然从老师讲桌的抽屉里翻出来的。看到上面有“我的老师”、“献给孩子们”、“让世界充满爱”等主题的征文。都是些当代作家和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写的作文,因为是当代的,感觉更贴近生活,仿佛比课文更有生活气息。也是从那时才知道,作家不止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冰心等等课本上的几位(那时觉得他们都是圣人),原来当代也有。韩少华肖复兴从维熙苏叔阳……看着那些“作者简介”开始我以为他们是吹牛的,是自不量力才敢称作家,觉得他们真好玩儿。及至看了他们的一些文章后,觉得有些美感,才有点相信了。过了几年又看了一些课外书,我认为我也是喜欢文学的。有意识地找一些书来读。不过却发现,特别是诗,竟有很多我看不懂的。我不明白,为什么字都认识,由字组成的诗歌我就看不懂。那些评论里只说读诗需要生活阅历,不然就会有很多阅读“障碍”,可是过了很多年,阅历多少增加了一点点,能读懂的要多一些了,但仍然有些看不懂的。我怀疑我智商不及格。有一次我见到诗人程川,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顿了顿才回答我:“有可能是你不喜欢那种风格,所以你觉得看不懂。”我觉得他不耿直,没有正面回答我,好象倒是我在撒谎似的。后来我能读懂更多一些了,却仍然有很多读不懂的。现在我是这样想的:有的诗是写给大众看的,有的是写给诗人甚至是诗人中的诗人看的。对于后一种,我们这没有天赋的人当然看不懂了。这也没什么,就算是他们小圈子里的游戏罢了。否则,写得那么绕来绕去的干什么?既然他没想让我看懂,那我还不想看了。就好比我小时候只能说家乡土话,后来能听懂普通话,但是最后发现还有许多各地的方言我听不懂,太正常了。这么一想我心里非常的平衡了,我没必要各地的方言都去弄懂。我这个解释就算被人笑话也不怕。

    *许多年前我们去广东打烂零工。去之前我以为我能听懂广东话,大不了就是普通话嘛。没想到刚下火车,听到广播,一句都听不懂。车站广场上有“统一祖国”字样的标语,我以为是因为离台湾近,播送的台湾话。随后我们临时住在白云区竹料镇的一个工棚里,是因为有个老乡在那里打工,临时接待我们。带头的潘二叫我们不要乱走,语言不通怕走丢。第二天上午他们在睡午觉,我穿着一双土胶鞋去公路上走。看到一个商店,我去买针和线。我指着实物用我的家乡话对店主说:“我买针线。”结果他们连猜带问的还能懂我的意思。我说线只要一点,那个嬢嬢说:“你只要一点点啊?”我说是,她就找根篾片给我绕上一些。过后潘二问我买东西用的普通话还是家乡话,我说家乡话,他说想不通人家怎么听懂了。后来进山村里工地上去,走到村口,有一个小卖部,潘二说,进去就不容易出来一趟,生活用具不齐的可以在这里买。他们都走过去了,我去向那个店主说买张帕子。我知道该说毛巾,可我改不了口。店主是个中等身材的中年人,潘二他们早就跟他熟了。但他听不懂我的话。他说:“什么帕子?”我说:“洗脸帕!”他说什么洗脸帕?我用手在脸上抹,做出洗脸的样子,说洗脸用的帕子。他把刮胡刀拿来说是不是这个,我说不是。他拿来香皂和其它东西,我都说不是。他实在没有办法,我看见潘二他们走远了,才说就是“毛巾”。于是他给了我毛巾。

    过了一段时间,我头发长得太长了,我说我要出去剪头发。潘二叫吕大力带我去附近的一个场镇上剪。走到村口,打摩的。就是那个小卖部的老板在打摩的,带我们去镇上。恰逢赶集,看了下广东人赶集,和我们老家一个样。商店和摆摊的和赶集的人都一样,也有人背着背篼。那些十几二十岁的大姑娘也一样穿着整洁衣裳,头发梳得光光生生在街上走。小卖部的老板送我们到街口就分手了,临走他还回头隔着几丈远假装“叮嘱”我们:“别去打波啊!”我问打波是什么意思,我以为是剪头发时洒上香水把头发梳出波浪形。吕大力说不是,是另一种意思。看了街上的发廊,都要十几块钱才能理发。我说我不给,老家才一块两块钱,我最多出三块。吕大力对我劝说无效,又去找到那个打摩的的店主,叫他帮忙想办法。打摩的的店主又劝我,我坚持只出三块钱。而且是一直用我家乡话跟他说,吕大力在旁边帮助翻译。吕大力忍不住笑,说你怎么这么不合群。他跟店主解释说我第一次出远门,放不开。其实他跟我也还是初次相见。店主说:“这样吧,我认识一个老头,在一个巷子里自己家当理发匠,剪得不如年轻人洋气,收费六七元,我带他去找他,我跟他说说,只给剪,不给洗,收三块,看他干不干。”吕大力说好,我们就去了。去了那个老头又劝我一番,说:“都是那个价,我又没有抢你!”我仍然不答应,他只好给我剪了,收三块,没洗。自己回去洗。

    过了两三个月,我才慢慢地开始和那些广东人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神病患者的絮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uz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