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小学并不难,我们却很难帮助一个暂时落后的孩子

为什么小学并不难,我们却很难帮助一个暂时落后的孩子

作者: 冬天的橙小乐 | 来源:发表于2021-11-09 21:47 被阅读0次

    我最初喜欢一个小姑娘,是因为有一次我讲学习习惯的问题,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举手说,老师我就是习惯不好,期末考试只考了60几分。

    怎么说呢,就是见多了考差了觉得没面子,问成绩小小声的孩子,碰到一个这么坦荡的,还挺新奇的。

    这至少说明她的父母是比较开明的,没有因为成绩责骂她。

    后来,多上了几次课,才发现问题:这孩子不笨,但是我带不动她。

    为啥呢?

    因为她毫无动力。大部分成绩差的孩子,至少还有对于低分的羞耻心,这点羞耻心也是动力的一种啊。

    这孩子在课堂上的状态是:什么也没做,也什么也没听。

    很无奈。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她不笨,小学课程也不难,但是成绩就是很难起来的例子。

    一个班上,A、B两个学生,A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很强,即使老师不讲问题也不大。B基础比较薄弱,知识漏洞比较多,需要多听老师的讲解才能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

    这两个孩子,谁在课堂上会更认真呢?

    当然是A。

    那么,谁才是那个需要认真听讲的孩子呢?

    是B。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认知天性》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现象“邓宁——克鲁格效应”。他们的研究显示,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而且感觉不到自己的表现与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觉得没有必要改进。

    他们两个人让学生参加逻辑测验,并要求学生们评估自己的表现。第一项实验的结果证实了预想的情况,即能力最差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茫然不知,平均得分在后12%的学生相信自己的一般逻辑推理能力排在前68%。

    在第二项实验中,等学生参加过第一次测验并评估了自己的表现后,研究人员会给他们看另一组学生的答案,然后让他们看自己的答案,要求他们重新估算自己回答正确的题目数量。得分在后25%的学生在看到同学更优秀的作答后,还是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表现。事实上,这些学生仍倾向于更加高估自己的能力。

    越是成绩比较落后的孩子,越是不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再加上,保持优越性,本身就是动力之一,成绩越好的孩子,保持这种优势的动力越足。

    外在缺少方向,内在缺少动力,这一切都会让差距越来越大。

    那应该怎么办呢?

    我觉得首先,我们还是要做真实的父母,不要假装不在乎孩子的成绩。

    孩子的学生时代,一天24小时,差不多有10个小时是在学习,如果这10个小时,卓有成效,取得优异的成绩,那对孩子也是莫大的激励。

    成功吸引成功,优秀吸引优秀,学习好当然是一件好事,我们希望孩子学习好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我们更多地是要从考试的结果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

    如果父母真的完全不在乎,那就另当别论,人生确实不只是读书这一条路。

    其次,培养孩子健康的内驱力。

    让孩子了解学习的价值,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让孩子体验到价值感,给孩子创造能让她体验到价值感的机会。

    再次,帮助孩子客观地评估自己。

    根据孩子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检测工具。比如难度适宜的试卷。

    难度合适的试卷,能够让我们和孩子都看到问题所在,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努力的方向。

    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要达到这个水平,她需要做到什么事情。

    最后,循序渐进。

    像一对一老师那样,为孩子定制学习计划,从她开始掉队的那里开始补。

    始终设置孩子够得到的目标。

    落后的孩子,迎头追上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积极尝试,用了正确的方法,这段经历也是孩子宝贵的财富,有什么比这更有成就感的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小学并不难,我们却很难帮助一个暂时落后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vv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