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略烦躁。
宸和小朋友一边走一边玩,两人一起躲到路边的汽车阴影里。过一会儿,宸冲出来,满脸不快的跑过来说:“妈妈,他尿到我裤子上了。”略停顿一下,我回答:“最近你的衣服已经出过好多次问题了。”他答:“我已经躲了,没躲开,他故意尿到我裤子上的。”即使听到他的辩白,可明显我的情绪是很不高兴的。前天洒满馄饨汤的短袖,今天才完全洗干净。今天有这样,我表示真的很郁闷。
接下来,抱怨模式开启。
再接下来,之前蹦蹦跳跳的放学时光,变成了两个孩子紧跟家长步伐赶路的沉默时光。
被小朋友这样对待,是很不开心的。他来向我求助,我却责怪他不躲开,不爱惜自己的衣物。“物品价值高于心理状态”的习惯性思维,导致我又忽略了他的感受。用环境层面的问题,来苛责能力,甚至是压制“三观”,真正是个“毁三观”的“好妈妈”。
等他下课后,我会借着给他换洗衣服的时候,跟他道歉,“妈妈刚才没好好体会你的感受,却是反过来指责你,真是抱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