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的三毛流浪记到了,我先看了一遍。作者用十五年的时间创作了三毛系列,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学习,值得赞扬。
三毛,一个孤儿,在乡下吃不饱,为了活下去,于是来到了繁华的上海,一样吃不饱。他受过很多的苦,你干过很多的活,他卖过报纸,当过乞丐,捡过煤球,当过印刷工,擦过皮鞋,卖过艺等等等等,一切用来谋生的,用来养活自己的,他都努力地去尝试,尽管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有钱人穿着皮衣,甚至给宠物狗穿着衣服,而三毛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有钱人在有暖气的房间里吃着冰淇淋还热得冒汗,三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有钱人吃着山珍海味,裤腰要松开,而三毛饿得面黄肌瘦;三毛把自己卖掉一万元都没有人要,有钱人孩子买个假洋娃娃都要十万元。在那个贫富悬殊的年代,底层人民活着都是奢望。
残酷的现实,仍然没有泯灭他的善良,当遇到孩子落水时,他会勇敢地跳下去救人;当他遇到比他更苦的人时,他会把自己仅有的饼,分给老爷爷,他会把自己身上的衣服分给没有衣服穿的孩子。当看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士,他也无能为力,因为他连自己养不活。
三毛和祥子相比,我更喜欢三毛,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个孩,更多是欣赏三毛身上懂得变通的能力,不会一个死胡同钻到底。祥子失败,除了社会原因,他个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变通。他只会拉车,他也只想拉扯,他不想干其他的。只会闷头干苦力,只想攒钱赚钱买车。
在曹家拉包月的时候,高妈建议祥子把自己多余的钱拿去放高利贷,通过利滚利来赚钱。然而,祥子并没有采纳这个意见,因为他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较稳当,而且他想存钱买车,不想冒风险。
高妈知道祥子想买车,还建议祥子起上一只会,让祥子当会长,通过每月每人收取两块钱来筹集资金。但祥子认为好汉不求人,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上车,所以也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他买了一个扑满,把钱放在自己的存钱罐里,结果被孙侦探敲诈走了,哎,竹篮打水一场空!
包括和虎妞结婚后,虎妞想让他做一个生意,他不会,也不愿意学,更不愿意做,只想卖力气拉车,甚至为此和虎妞闹别扭,虎妞拗不过他,用嫁妆给他买了一辆二手车。
祥子甚至把自己身体变差原因怨到虎妞的身上,要知道照他这样起早贪黑拉车,透支身体,身体变差是迟早的事,并且他生病的时候,是虎妞又拿嫁妆给他看西医抓药救了他一命,而当虎妞难产的时候,他连请大夫的钱都凑不齐。所以谁害谁还真说不准呢!
所以当看三毛流浪记的时候,看着三毛的经历我就突然想起了祥子。两个人处的时代都差不多,两个人都是孤儿,两个人都是底层人民。但相对来说,我更喜欢三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