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并不是一个包含了很多内容的、庞大的相对模糊的基本属于,也不是一个“基础”概念,而是与内容相关的各种条理清晰的关系的“核心”,是使事实更容易理解和有用的一个概念锚点。大概念是一种概念性的工具,用于训练和强化思维,连接不同的知识片段,使学生具备应用和迁移的能力。
教学实践中,大概念通常表现为一个有用的概念、主题、结论或观点、理论、基本假设、反复出现的问题、理解或原则。我们可以用一个表示核心概念的词语、一个基本问题或一个正式理论表达大概念。
怎样确定大概念?
一般来说,我们要面对的知识内容往往比能合理处理的内容要多得多,因此,确定目标后,我们可以应用下图三个嵌套椭圆理解围绕大概念确定教学优先次序的框架。
三椭圆图中,最大圆以外无限的空白区域表示所有可能的内容,我们不可能全部涉及到,也不可能平均用力。因此,要先在最大椭圆范围内选择确定学生应该熟悉的知识;中间椭圆通过确定重要的知识、技能和概念突出我们选择的内容,这些内容在本单元和其它相关主题单元学习中,具有关联和传递作用;最内层椭圆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后选择的指向单元或课程的大概念,并明确处于学科中心的迁移任务。
当我们熟练应用这个三椭圆工具时,不仅能确定单元或课程内容的优先次序,也会避免像以往一样把目标放在不应该过多关注的内容上。我们能更清楚地界定单元或课程的大概念是什么?重点内容是什么?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内容优先次序?
另外,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下策略确定大概念:
第一,深度研究课程标准。有些课标表述中直接呈现或暗示了大概念。
第二,在各种指导性标准或文件中,圈出反复出现的名词确定大概念,圈出反复出现的动词确定核心任务,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第三,对标准中的涉及的主题或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是**技能或过程暗示的“大概念”?为什么要研究**主题?研究这个主题的什么?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应用*?……
第四,从相关且有提示性的一对词组中产生大概念。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让学生对两个事物进行探究式辨析或反思。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大概念是什么,还要让他们发现作为终身学习者,要始终对大概念的意义和价值永远保持探究的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