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饮
玄参9 麦冬9 菊花6 青蒿6 白白芥子3 生地12 车前9
口唇红肿有裂沟,伴见大渴,多食易饥,口臭便秘,脉洪,舌红苔黄厚。
用法:水煎服
出处:本方出自《石室秘录》
清胃散
当归6 黄连6 生地15 丹皮6 升麻6 羌活6 石膏12 甘草3 知母6
胃热牙痛,齿龈溃痛,腮腺炎,脸红口臭,舌黄,脉洪。
用法:水煎服
出处:《兰室秘藏》
调胃承气汤合颠倒散
大黄10 芒硝10 甘草3 水煎内服。
颠倒散 大黄10 硫黄10 研粉凉水调外敷。
面部毛囊粟米般丘疹,口周多,面油口臭,口干舌燥,便秘,舌红,脉沉,清阳明热。
用法:水煎服
出处:《伤寒论》
泻黄散(清脏腑热)
藿香21g 山枝仁6g 石膏先煎15g 甘草10g 防风50g
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3-6克),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清汁,无时。
功用: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因脾热弄舌等.
滋唇饮
生地12 鲜石斛9 竹茹12 石膏15 当归6 白芍6 生甘草3
口唇红肿有裂沟,伴见大渴,多食易饥,口臭,便秘,脉洪沉实,舌红苔黄厚。
用法:水煎服
出处:本方出自《外科证治》
大黄地骨煎
大黄6g,地骨皮10g
清热止血。缘龈炎牙龈出血,口干或口臭,龈肉肿痛。
二药置砂壶内加水1000毫升,浸泡2小时,加热至沸15分钟后取药液;再加水500毫升,煮沸10分钟,合并两次药液过滤去渣,再加食醋200毫升,混匀装瓶。每天含漱25至50毫升,每日3至5次,连续用完即可。
脾胃虑寒忌用,用药期间忌烟、酒、辛辣、硬食等。
朱天志.大黄地骨煎含漱治齿衄.陕西中医1983; 4 (4) :封四
甘露饮
桔梗10g,石斛10g,枳壳10g,淡竹叶10g,玄参10g,鱼腥草10g,枇杷叶10g,甘草5g,麦冬10g,黄芩10g,生地10g
口臭喉疮、胸闷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等症。
治胃中湿热,口臭喉疮,齿龈宣露,及吐衄齿血。
一方加桂芩,名桂芩甘露饮,本事方加犀角。
1.烦热多属于虚,二地、二冬、甘草、石斛之甘:治肾胃之虚热,泻而兼补。
2.茵陈黄芩之苦寒:折热而去湿。
3.火热上行为患,故又以枳壳、枇杷叶抑而降之也。
湿盛胃浊特效方
口甜 口臭 胃胀 纳呆 乏力 便溏,关键是舌质淡苔白腻,脉不定,关滑、濡、沉均常见。
脾虚加太子参 便干加大黄 呕哕加半夏 寒加干姜 热加黄连。
此方为平胃散加减组成,王幸福老师在临床上运用多年,几近百用百效。其辨证抓住两点,一是舌腻;二是腹胀。其余随证加减,三副药即见效。
陈某 男 46岁,慢性胃炎多年,刻诊:口臭,纳呆,腹胀,屁臭,便溏,乏力,偶有哕呕,舌胖大色淡,苔白厚腻,脉弦滑大,迫切要求解决腹胀。辨证脾胃湿热,处方:
陈皮15g 厚朴15g 苍术12g 半夏15g 草果6g 炒菜菔子30g 黄连30g 霍香10g 甘草6g 干姜10g 三剂 水煎服 日三次。
三日后复诊,厚腻苔基本退净,腹胀略减,口中清爽,效不更方,再续五剂,诸症消失,后以香砂养胃丸善后,又服一月,未见复发。
王幸福老师《杏林传》
谷芽
甘,平。归脾、胃经。
健脾药;消食药。
⑴消食化积;健脾开胃。用于食积停滞;胀满泄泻;脾虚少食;脚气浮肿。
⑵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陈皮甘草治疗口臭中药偏方
陈皮15g 厚朴15g 苍术12g 甘草10g 草果6g 炒菜菔子30g 生姜6g 霍香10g
用法:水煎服,日三次。
主治:口甜 口臭 胃胀 纳呆 乏力 便溏,关键是舌质淡苔白腻,脉不定,关滑、濡、沉均常见。
加减:脾虚加太子参;便干加大黄;呕哕加半夏;寒加干姜;热加黄连。
说明:此方为平胃散加减组成。其辨证抓住两点,一是舌腻;二是腹胀。其余随证加减,三副药即见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