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教养的形成,归根结底在于ta对世界和他人怀抱着多大的善意;
一个人教养的持续释放,也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界环境的正回馈。
说一下我一直以来的习惯吧,不见得算是教养:
1. 在宿舍、教室、办公室听音频、看视频一定戴着耳机,尽量不公放。
2. 吃肯德基、麦当劳或者有自助回收餐具、剩饭的饭馆,自己动手把桌子收拾干净,将餐具、剩饭分门别类放好。
3. 遇见老弱病残孕及时让座。
4. 打喷嚏用纸巾掩口鼻。
5. 开三个轮子小蹦蹦车的人年纪都很大了,无论雾霾天、下雨天,他们都照常出来跑车,好几次看到大叔们随便买一个煎饼凑合吃,客人来了就立刻放下拉活。所以我每次都会多给两三块钱,并且说一声,辛苦您了。
6. 不和外面摆摊的小商贩讲价,他们起早贪黑太不容易了。
7. 开车时遇到前面有人过马路,慢下来行人先行。进了小区不摁喇叭。不对老人小孩鸣喇叭。
8. 记着把用过的东西归位,比如办公室的文件、水杯、椅子等。
9. 不打听别人的私生活,当然如果朋友同事闺蜜主动告诉我,我也会将ta说的话止步于我这里。
10. 不做键盘侠。
11. 接受服务要表达感谢和尊重,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员、出租车司机、空姐、理发师、小区保安、外卖小哥、快递员……
12. 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
13. 吃饭不吧唧嘴。
……
往往是这些小细节决定了与他人相处时的舒适度。而设想反面情形,如果一个人用餐吧唧嘴、夹菜的时候在盘子里翻来翻去;或者在同一间办公室的同事把追的电视剧大声放出来,作为背景“音乐”;或者共享一室的鼻炎患者一直打喷嚏却不注意掩口鼻,甚至对着你打,擦完排泄物的纸巾随意放;或者你看到一起约饭的朋友对服务员呼来喝去,没有笑脸,你会“安心”和ta做朋友吗;又或者同事将办公文件随意放,一点条理都没有,长此以往,你的内心会不会比较崩溃……
有的时候,我们是他人好习惯的受益者,有的时候,我们也必须忍受他人坏习惯的恶果。而当忍受到临界点了,真的可能会选择“针锋相对”、背弃教养的行为,比如我有时候会外放摇滚来对抗同事的婆婆妈妈电视剧。所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