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2
2022年3月1日晚上,新网师《中学语文构筑理想课堂》第1次开课。我们的课程导师刘恩樵老师把他动人的故事讲给我们听,让我们为之感动、震撼、叹服!两个小时的课,始终沉浸在老师的讲述中,听完故事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刘恩樵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谦逊博学、拥有无限魅力的导师!
课堂开始,刘老师耐心地为我们解释了课程学习上的四点要求,明晰作业规范标准。接着,刘老师抽取了5位老师的第1次预习作业做了简要精准的点评。
翟小洁老师的《语文之花开遍生活的角落》中,思维导图的梳理与呈现让全语文教育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内容可视化、条理化。刘老师对翟老师所提的“能否对自己语文教学有基于班级特色的构建”问题做了肯定回答,只要坚定信念,不遗余力用自己的力量将全语文教育的思想践行在自己的课堂上,就一定会有大收获。
葛昌梅老师在作业中说到,从自己做起,读书和写作,每日坚持写50字。的确,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要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教学能力,需要从日常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开始;非常欣赏咸北平老师的文章题目《做就是了》,从中可以读出坚定的力量。咸老师是实践派,他已经开始尝试运用一课堂的4个板块去上课;叶银青老师通过一次不成熟的教学尝试,让学生收获了别样的精彩,自己也收获了令人惊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张振红老师的《只为那一抹清香》中展示了她付诸实践的收获和困惑,刘老刘老师鼓励他要有信心,循序渐进的坚持去做,零起点、小步子,小坡度,开始慢,逐渐快。
了解过来人的既往,规划行走者的未来。刘老师用一个数轴图展现了课堂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水平,以及教学主张形成有关联。我们要从提升专业发展的高度、对学科教学理解的高度思考、审视我们的理想课堂。
第1次作业是:请以“10年后的我给当下的我的一封信”为副标题写一封信,简要讲述自己10年来专业成长的经历与教学主张形成的过程,书信时间为2032年3月。
【上篇】我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十年可以树木,十年也可树人。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大树,成长不要洪荒之力,只需慢慢扎根。刘老师说要成为一棵大树,需要具备5个条件:时间、不动、扎根、向上长、向阳光。
1.时间
刘老师的受教育史让人们明白了底子薄依然可以通过努力实现优秀卓越。专业发展不怕慢,就怕停。刘老师在懵懂期和初期发育期用时较长。
心有梦想,仰望星空。刘老师从开始有教学研究到教学与教研一起飞,最终评上特级教师,荣誉的背后是老师们一起不断的阅读,不断的写作,自觉的阅读和写作的结果。我们就是在写作中练习写作,写着写着就会写了,不断的写就会写。
一个人成长的内因——自我寻求发展最重要。刘老师每年在元旦的时候都会写上一段话《心中总是存有希望》:愿望兑现情况;10件大事;新年愿望,未来十年规划。我想我们也可以借鉴学习,用这种方式激励自己。
驾驭时间的同义词叫坚持,你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功,但你不要灰心丧气,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只要走在通往成长的路上,经历的每一天就是经历的每一步成长。只要方向正确且往前走,那么每一天,每一年都是成长。
2.不动
刘老师若干年坚持一个梦想不动摇,一诺就是15年。他从写下要成为一名特级教师开始,就一直兑现自己的承诺,坚持深耕课堂,利用自己专业成长的“四诀”:读(力去贫瘠,冀希丰沃)、勤(勤笔不辍,孵化思想)、做(心怀学生,守望课堂)友(左结良朋,互动生慧)。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你就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给前方预设一个目标,给行动预设一个动力,给未来预设一个希望,给生命预设一个希望。
刘老师若干年坚持做一件事不动摇,一写就是30年。刘老师是在写作中成长的。我们通过时间节点感受刘老师的强大的自律和丰厚的成就:1981~2001 20年间写作30余万字;2001~2015 14年间写作400余万字;2015至今,通过博客公众号等平台一直坚持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