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成长?360百科的界定是身体和心理的成熟。生理上讲的成长很容易理解,从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直至死去的发展过程。心理上的成长就比较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楚,而且它并不是与生理同步,有些孩子少年老成,成熟过度;有些大人心性却如同孩子,总也长不大。
成长有很多种表现,比如不断学习,提高认知;经过多种锻炼,自如地处理各种问题;遇到挫折和困难,积极应对、情绪稳定;经历沧桑,看淡世事……这些表现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控制力越来越强。
控制谁?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脑、思维、行动,就是自控力。自控力强的人,我们认为其成长迅速,自控力弱的人,我们觉得其思想和行为比较幼稚,或者其好像没有长大。
在《认知觉醒》一书中,有专门一节讲到自控力,认为生而为人,我们就要成为思维的舵手,要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要成长,要主动控制。
控制什么呢?
首先是控制自己的大脑。我们天然被潜意识所左右,在三层大脑中,本能脑和情绪脑常常让我们趋易避难,去回避困难和问题,去享乐,并不断被外界所吸引,被随机、有趣的娱乐信息所支配。比如起床第一件事是拿手机,而不会是穿衣洗刷锻炼;本是要搜索学习资料,结果不知何时跳到了视频或者淘宝界面停不下来;书才看了几页,又忍不住拿起手机……虽然事后懊恼,但大量时间已经过去。
理智脑总是被本能脑和情绪脑牵着鼻子走,有时连启动的机会都没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前告诉自己,时常提醒自己,在享受娱乐之前暂停几秒,激活理智脑,让它有一个审视和反思的机会,稍稍思考一下,哪种选择对自己更有利。我们通常就能控制自己,选择就会不一样。时时保持这种警觉,我们的大脑就不会被本能所控制,就是这么简单。
其次是控制自己的情绪。通常是指负面的消极情绪。情绪的产生来源于对过去的焦虑、对未来的担忧,还有对现在的急于求成。尤其是现代竞争加剧,人自身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而诱惑和欲望又无处不在,现实与想象之间的差距造成巨大落差,野心与能力的不匹配导致种种困扰,各种坏情绪相伴而生。
在《当下的力量》一书中,调整自己的情绪,要保持稳定平和,只需关注自己的内心、安住于当下,不念过往不期未来,人生的种种烦恼就能消除。在《认知觉醒》一书中,认为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要时时保持对环境、目标、欲望、情绪和闲余的觉知,让自己的心智带宽富足,然后去多视角看问题,主动选择,掌控自主需求,跳出事情本身。事物都是多维的立体的,看似悲观的的事物背后肯定有乐观的一面,严肃的背后也有好玩的一面,去观察和找到它们,情绪自然可以转变。
再次是控制自己的行动。控制了自己的大脑,往往行动就顺理成章。但在遇到那些“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时怎么办?现实中有大量的事例,比如:学生要参加跑步测试、要做作业;我要做家务,洗衣擦地;在单位要硬着头皮见领导汇报工作……有很多不喜欢的事情,但自己好像左右不了,必须行动,而且还不能应付了事。
这些情况下取得控制权并不难。《认知觉醒》中作者提出一个有效办法,在心里默念一句“咒语”:我并不是在做这件事情,我只是在做另一件事情。比如:跑步时别想着自己在测试,而是在做追逐游戏;做家务是在活动自己的手脚;做作业是在挑战自己的速度等等,这种假设转移了做事的动机,痛苦变成了一种乐趣。
如果把对外部事物的看法转移到自身内部,就能拥有自主选择和掌控的能力,窍门就是:为自己而做和为玩而做。为自己而做,是产生内部动机最好的方式,能有效应对外部的压力与要求,解放情绪。为玩而做,可以把重复枯燥的事情变得有趣,成为一种享受,让注意力转移。胡适先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最后是控制自己的言语。这是我自己的理解。人用两年学会说话,却用一辈子学习闭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说的多,麻烦多,事前多嘴,事后后悔。梁晓声说“有修养人尤其在众人面前四种情况一定是闭嘴的:展示自我的时候要闭嘴;评价别人的时候要闭嘴;春风得意的时候要闭嘴;涉及隐私的时候一定要闭嘴!”说话不等于沟通,话多折福、沉默是金。
让自己闭嘴有一个小技巧,在话语要从嘴里冲出来的时候,停上几秒钟,或者做几次深呼吸,或者心里默默数数,让这个短短的停顿成为理智脑思考的时间,自己会发现大多数随口要说的话又咽了下去。不管是脏话、气话、抱怨的话、评价别人的话……凡是不经大脑脱口而出的语句,要么很让人不舒服,要么惹出很多麻烦,要么自己后悔,但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是无法收回的。只用这一个小办法,就可以让我们闭嘴。学习好好说话,是我们一辈子的课程。
当我们的自控力越来越强大,眼耳口舌脑皆为自己服务,主导权在自己手中,我们的认知会更实际、我们的行动会更迅速,自信自立自强,外界的干扰对自己没有了影响,所谓情绪的起伏也已不存在,成长进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能控制自己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