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三个月前,还是寒冬。我在简书写了去年最后一篇文章《借钱》,之后就没写了。就像寒冬中的寒风一样,总是会吹尽人的热情,留下些“真金白银”。
况且我的确怕冷,又不太喜欢在空调房间里待着。记得去年冬天一次去公司班主任办公室,那边空间不大,暖气足。我进去了一会儿,脑子昏昏的,似乎转不动,就要睡觉似的,特别难受。出来之后,清醒多了。的确,适当的寒冷会使大脑清醒。
虽然不在简书上写,却也每天写写日记。有时一页,有时三四页,拍照之后发到壹起写写作群。这样写文字的习惯倒是坚持下来,不过写的都是些闲闲碎碎,当些素材。
从12月中旬到1月中旬,主要是备战期末考试。作为培训机构的老师,最担心就是大型考试了。考得好,万事大吉;考得不好,就可能出现各种问题。特别考前一两周,焦虑颇多,但考前几天有突然轻松了,考完到出成绩这段时间又有些焦虑,反反复复。成绩下来,情况一般,男生整体发挥不错,女生则有几个不尽人意。
1月中旬到下旬,主要是上寒假课,暂且不表。
1月下旬到2月初,回家过年。火车到达武汉,乡音慢慢就熟悉了。这声音似乎有魔力,总会唤醒一些记忆。以往过年,大概只在家待个七八天,今年要长点,有十天,这也算难得了。在家十天,除了拜年走亲戚,很少出门。父亲是坐不住的,一吃完饭,把碗一搁,就出门了。母亲一般都在家。有时也会有人来玩 。
“喝点不?”说喝,都是喝茶叶。这茶叶以前大部分是自家产的,每家每户都自留一块茶地。也不大,大概几个平方。
“不喝”当然,大部分是讲礼(客气的意思),还是要冲泡茶叶的。
2月3号,正月初七,开春的日子。到武汉中南大公馆参加了湖北简书会第4次线下活动,见到了举哥(别山举水大神)等一些简友,挺有收获。之后又见了两位同学,晚上回了上海。
2月上旬到中旬,上海这边开学比较晚,2月19号才正式开学,所以继续上课。
2月下旬到现在,公司编订教材,我空余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忙这项工作,估计要持续到5月份。
刚才十点多,壹起写3月写作群的昕语心愿说怎么不在简书上写了,每天都是手写。我大概12点才看到,有了些触动,就打开台灯把一个月前写的文章补充完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