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久才写一篇,一者因为确实没能保持住新鲜感,二者也确实没啥感慨,昨晚听的沉默成本不是成本这个概念,确实和我现在的境遇有些相似。
是说当人莫得选择时,此时的成本就不是成本了。比如去看电影,假如你在半小时就已经确定这是一部烂片了(虽然不一定,例如前目的地,要不是月神在边上逼着我看,我早就换了),接下来的这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是沉默成本,不是成本。那既然没有成本,为什么我们不起来就走呢?这就又涉及到了边际成本的概念:继续做错的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选择。比如项目一投入100产出150,项目二投入一百产出170。如果什么都没有,肯定选择项目2,但是如果现在项目1已经投入了50,沉默成本不算成本,我现在只需要投入50就能产出150,这多划算。有的人在看电影,可能考虑了时间成本,觉得剩下的一小时也不会干什么,所以选择了继续看电影。
薛老师说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人们是否能狠下心来去放弃那些沉默成本,但是我觉得最难的是如果确定为止的事情。很多东西是不确定的,例如项目2真的只能产出170吗?比如实际做的时候实际产出是500,这个东西是没法确定的。再比如前目的地,万一这个电影的结尾把整部片子全串起来,优秀到极致,那你岂不是亏大了。我现在在考虑的工作就是这样,我有英语的水平,我有能力全英文学习,我要不要转区块链开发?到底要不要抛弃嵌入式?哪个好?不知道。难的可能不是被存量捆绑,而是不知道以后的清空。
这种半途狠下心来的做法,以前的思想中肯定是没有的。我觉得是经济学改变了人类的思想。有时候总说,父母吃了没心眼的亏教我怎么有心眼,我学会了,发现我在我的环境还是没心眼的,因为大家的父母都是这么教的。这样的进步并不是个人的进步,而是社会的进步,阶级固化和这个有关系吗?可能吧,继续看,还会有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