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

作者: 儒生闲谈 | 来源:发表于2018-09-25 13:30 被阅读0次

    十八大以来,“最后一公里”成为了一个高频词。原来的意思是指为农村修公路,结果到了村口那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就撂在那里不修了。究竟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还是政府部门、村子的问题,可能都有一点,但谁都不愿意多干一点点,于是,一件工程可能完成了99.99%还要多,但最后就是剩了那么一点点,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

    这种工程最伤害的是老百姓。因为工程没有完工,对老百姓来说就不能用或者用着不舒服,老百姓感觉不舒服那他们肯定骂娘。党中央都在为百姓着想,你下面政府掏钱买服务的施工队却没有达到老百姓满意,老百姓为什么不骂娘?!

    老百姓骂娘这事,施工队是不管的。为什么?一是他们以挣钱为目的,钱到手了,你骂与不骂他才不管呢。二是,现在的施工往往分成好多标段,两个标段之间的事当然需要协调,这时候你骂娘,他也不认为是骂他呢。三是有些施工队也在骂娘,有些投资单位故意让工程留个“尾巴”,然后借机不给施工队拨付余款或者故意欠施工队款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我这里就不明说了。

    可以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投资不够有一定比例,但多数是利益问题,当然也有宗旨意识和责任担当问题,但都不会有太大比例。为什么呢?大家想想,既然大的投资国家都花了,国家怎么会在乎最后一点点呢?如果不在最后一刻把各自的利益给解决了,那还有什么机会可以考虑自己的利益呢?

    我天天上下班经过的一个工程,是一个区政府的民生工程,先修的河堤后修的桥,桥和堤都修的不赖,通车都快四个月了,桥和河堤相连的一段栏杆还没有动工的迹象,我觉得这是“最后一公里”现象,拍了下来,看看过多少天才会有人修。

    “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

    你看缺的栏杆,两边都没有多少,可就是让它缺着,这是在打谁的脸呢?

    突然想起以前在青岛接受培训时听到的案例来了。案例讲的是德国公司的态度。青岛的老城的下水道工程是当年德国的一个公司建造的,上世纪九十年代青岛搞城市开发时,发现现场有个德国公司留下的维修指南类的东西,施工人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给这家德国公司去了一个函,没想到对方公司很快就复函来,不但告知备用件放在何处,而且又把公司现在的联系方式随函件寄了过来。这种态度,不是只制造“最后一公里”的态度,而是防止“最后一公里”的态度,值得学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后一公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tl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