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第一次打开这本书,看到第三页就被故事的情节深深吸引了,结果第一次在一天呢就把一本书看完。
写读后感前,先表述一下我对作者的敬佩之心,感觉作者真的好厉害,能够这样构思故事架构,能把故事中的每个人物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倒叙、插叙……灵活运用,让看书的我一打开便无法停止继续阅读。
书中文字浅而易懂,但故事表达却很有深意,没有高高在上的说理,只有直击心灵的故事情节,书中的烦恼者所述烦恼,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整本书看完我用一句话解读“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风景的好坏不外乎取决于看风景的人心情的好坏,人生的发展方向也主要在于当事人的内心走向,一颗善良正义的心,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最终迎接他的必定是一份属于他的曙光……
在这个行色匆匆的世界,很多人对事物的认知度和对语言的理解,往往是来自于“自认为”,可恰巧其实很多事物并非是我们认为或理解的那样。要走出这个怪像,我们必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认识到事物的多面性,你站在哪一面看到的就是那一面,当然看不到的确是除此之外的很多面。如果我们能承认这一点,那么每每遇到或者看到或者听到什么事情时,第一时间并非枉下结论,多听多看,走出当下所站的那一面,试着去其他几面看看,然后很多事情,我们就会看开、释怀,得到一种相对坦然的态度。
挡住我们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的往往是我们内心的欲望。之前看到中央台一个报道,某个小区的一户人家,家长抱着小孩在自家所住这幢楼底下站着,被楼上扔下来一小块水泥石砸中了脑袋,结果导致二岁的小孩脑浆破了,必须做开脑手术……细节不多提了,最后就是肇事者未找到,小孩的父母把这幢楼的全部住户告上法庭,控告结果成立,每户人家必须索赔一万多,报道中住户们纷纷表示自己冤枉和判决不合理。
这样一则报道,咋一听,确实很不合理,电视机旁的的老公说了句话瞬间点醒了我,“要是没有这个法律,这户家人该怎么办呀”,确实是,法律就是为保护弱者而成立的,这幢楼的住户在愤怒中不妨换个角度想,要是拿“拿出一万钱”和“自己家遭遇这个事情”比,更愿意选择哪一个。我想全部人都会选择前者,现在这个事情也可以这样去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每个住户把赔款理解为:不是自己做错事情的惩罚,而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大家一起去帮助同住一幢楼中遇到灾难的邻里。拿出一万多钱去帮助这家可怜的家庭,让这个社会人情味更浓厚。一万虽然不是一笔小钱,既然拿的出来,必然也赚的回来,相比一个无法挽回的事件,拿出金钱这个事情真的无法相比。
我认为上面这个真实的事件所反应的和《解忧杂货店》这本书表达的宗旨如出一辙,内心存善,一颗向阳的心,看待事物总是积极正面的,心若在阴面被阳处,不满,不甘,愤世……各种负面的磁场自然徘徊在左右。牵绊我们走向光明的不过是我们内心的某个阴冷面。
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因即是我们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