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朴守拙——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的心微微颤动一下,这个词应该是道家提倡的一种思想修为,醇厚善良做人,不被世俗裹挟变得圆滑,不会事事机关算尽,失去人原本的醇厚、质朴。貌似超然的处事之道,闲云野鹤一般。
于此同时我又想到一位作家的的另一句话,大意是,所谓一些宗教流派等的崇尚,无非是先“愚人再驭人”,说的又那样直白,一针见血,一语道破,愚人的理论是为驭人准备,像一把剑直抵宗教的神坛,质疑起宗教的信条。抱朴守拙也是一种信条,如果这样去理解,无疑是肤浅的。
我的见解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多少高度,只弱弱地谈一点自己想法。人一旦融入社会,难免被裹挟,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冬天添衣、夏天脱衣一般选择最适宜的节点安生立命,诸如条件反射一样,比比皆是。抱和守,绝不能做浅显的字面理解,也不是刻板的墨守陈规,应该持进步的态度看待,进取的同时思想、行为抱住、守住一种道德底线、道德信条,是一种大智慧的体现。我观察过婴儿,小童刚一岁,蹒跚学步,他便会用啼哭、撒泼表达他的意愿,慢慢见这两招不奏效时,又学会祈求,眼巴巴地望着大人,含糊不清地连声呼喊“啊....布...”(由于还不会说话,就这样敬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直击大人软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时,实际上,他已经把“抱朴守拙”向前成功地推进一步。在简书平台上有个“编辑”关注了我,然后把我发展为他的平台的作者,本没有想着在文字上有什么建树,那不是我的修为可以玩的游戏,是他那份热忱,让我成为他写作平台的作者,在那里我有了自己的星座,“抱朴守拙 一星”,成为平台最基础的社员,他们一定把如我一类归为“最朴最拙”一列,实至名归中又寓意深刻,看到这样的标签,从心底喜欢,或许我与该词有着很多的共鸣,像遇到一个心境相投的人,有了共同的心声。抱朴守拙,平庸者之所以不屑,是因为他理解不了真谛,之所以成为智者的武器,是他悟的彻底。
第一类,抱朴守拙;一种简单原始的“朴和拙”,是一种先天的,DNA便是有力佐证,无法改变的、不得不的。这种人往往是生理缺陷,大脑少一根弦,真正的愚,连“朴和拙”都不知道,自己的世界是简单、简陋的,风干的,除了简单空洞的傻笑,一无所有,用简单看世界,对世界没有丝毫防御,也被世界简单遗忘的一类,“朴和拙”是原始的形态,也是他们最大的资源,无需抱、无需守。他们始终倔强地保持出生时的逻辑思维,不会被世俗裹挟。第二类,抱朴守拙,是经过修饰的智者游戏,他们巧妙地利用“抱和守”,把智慧的锋芒隐藏于“朴与拙”的罩衣下面,“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他们有敏锐的洞察力、极强的目的性,不会轻易地把自己思想、行为袒露出来,默默无闻,做最深的沉淀。像世人展现出的总是很亲民的“拙与朴”,淡化别人的敌意,暗自观察,把握适当的机会,换取最大利的同时绝不损人利己,“大隐隐于朝、大智若愚”练就的是一种功底、一种火候,他们利用很好的“伪装”藏匿,把社会、把权术、把与自己有利的资源了然于胸,做很好地把控,为我所用,又能像一名虔诚的道教信徒,把抱朴守拙融入精神信条里,获取利益、达到目的,秉承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不同于贪婪,不择手段。既不愚人又不驭人,他们驭的是社会,是一个时代,他们往往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一属性是大多数人毕生所追求,崇尚,是通向成功的魔幻阶梯,是人生存法则,有什么可厚非呢?像一幅扑克牌,各有各的玩法,各有各的的排列组合,全凭智商驾驭。或劣拙、或高深。还有一种灵魂高洁、超脱的人,他们具备了第二种人的能力,但他们始终恪守初心,把物、权欲望的触须禁锢在心底,不攀权附会,把灵魂凌驾于物欲、权欲之上,神经的起搏点始终从“朴、拙”发出,精神世界一直保持“朴、拙”的振频,成为自己信条。像传说中的愚公移山,打小时语文课学习愚公移山,老师还让写读后感,我当时很不客气地指出愚公真的愚,观点自然偏向智叟,世世代代都消磨在移山上,那社会发展谁来推动?社会谁来建设?这么反动的思想,作文自然是不及格的,至今我还固执地保留当初看法,这种抱朴守拙,难道不拙吗?我又算不算“抱朴守拙”呢?忤逆教材本意,直言不讳,初衷不改,结果还被打上错误的标签。
另一类则介于两者之间,自有一点聪明,实则是能力不足,时时想驾驭命运,畅想美好,却事与愿违,屡遭失败、处处碰壁,最后兴叹,把自己缩在狭小的空间里,只好很诙谐地称自己是“抱朴守拙”,只是向社会示弱的一种行为,软弱无能的表现。如果把它当成褒义词,势必会遭到耻笑,普通人会说,“你想有一方空间,围起一圈栅栏,在里面尽可以抱你的朴,守你的拙,很快你的栅栏就会遭到攻击,你将被驱赶,直到你彻底拱手相让,你的领地彻底沦陷,无立锥之地,那么你势必会成为社会的最边缘的人,被社会淘汰的边角料。要想生存,你必须放弃自己朴和拙,学会锐意进取,这样就会和抱朴守拙这句话的初衷相勃。”这样就缺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真正能“抱朴守拙”、懂得大智慧的人能有多少呢?但灵魂深处始终保留“朴和拙”的坐标却是必要的,若能将朴与拙相交的原点作为行为的起点,行为的制高点,人生必将会达到希望的高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