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有人在成长过程中跟自己的父母都有一战,不打完这一战,你没法成为一个成年人。在这场战斗当中,如果父母赢了,是全家的悲剧;如果孩子赢了,是全家的喜剧。
2、大学生爱纠结。大学生基本上耗费了一半的精力去纠结,而这创造不了任何价值。人生有特别多的不确定因素,一个人根本没办法在算准所有事情后再去行动。最好的选择就是赶紧选一个,继续往下走,这才是你的人生。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学的哪个东西将来会有用,你能做的就是每天尽量做点正向积累,这样等机会到来的时候,你才能有好的表现。
3、怎么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犹豫。我们普通人之所以烦恼多、执着多,就是因为老担心会遇到不好的结果。你做的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改变,因为只要有了因,就一定有果,这是无法改变的。没有什么好犹豫、执着、痛苦的,犹豫、执着、痛苦会导致我们的决策变得缓慢,下一课来得更晚,徘徊的时间更久。所以,你只需要为自己当下的选择负责就好了,不要浪费生命。
4、一个人上进的核心动力是要在生活中寻找意义,就是搞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活着,怎么能活得更有意义、更有趣。
5、改变这个社会的捷径是改变自己,哪怕是伟人,要改变社会也一定是从自己开始做起的。
你慢慢会发现,原来你把自己变得更好,才是对别人负责,才能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好。所以,做好自己也可以心怀他人,这两个一点都不矛盾。
6、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为什么别人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会感到兴奋、幸福,而你却表现为焦虑?问题在于,你目前还只是一个固定型心态的人,你把自己放在了和其他人的对比当中,你会跟别人比,比完就觉得自卑,这就叫固定型心态。持固定型心态的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证明我自己”,他做的所有事都是在证明自己。
如果你用对比的心态在人生中打拼,内心就会永无宁日。但是,如果你能换一种活法,以成长型心态生活,也许你的焦虑就会减少很多—我不是要证明给别人看,因为别人根本不关心我到底有没有知识,我只是活给我自己看,我只在乎自己今天有没有比昨天变得更好。
8,不要因为选了这本书,同一时间就不能读另外一本书而焦虑。这种焦虑的根本问题不在选书上,而在人生价值观上。你要解决的是“怎样让自己的内心不焦虑”这个问题。当你把自我放得特别大的时候,你才会对每个选择都如此焦虑。
我们只需在生活中分一点时间出来,淡定地读书,从书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就好了,不需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
读书这件事的乐趣是需要慢慢体会发掘的,希望你为自己而读,为乐趣而读,而不要为了满足别人的评价而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