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自己知道所谓的“好孩子”、“好人”、“好员工”之类的以“好”字加持的头衔是我焦虑的根源,我也愿意打破这层枷锁,以此来打通释放自我的通道。
可是我总是下意识或者无意识地维持这些头衔的存在。我无法在打破“枷锁”和放任自流之间维持平衡,始终站在每个极端。
我每一次的深感手上、委屈、痛苦都源自这种潜意识里的“自命不凡”。
在潜意识里,始终坚持认为自己与他人有所不同,明事理,有长处,有闪光点,做事周全,就算暂时的处境并未改善,但终将会得到比别人更多更好的回馈。
因而一旦受到打击,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中伤,都会引起极大的心理波动。
始终不肯面对自己的失控、看上去不体面的时候,但其实这才是真实的自己。
因为我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有着一个普通人身上的优点和可取之处,也有一个普通人的缺憾和短板,有荣光的时候,也有狼狈、尴尬的时候。
也要承受一个普通人或者说一个人会遇到的喜怒哀乐。我将自己置身于小小的山头之上,还奢望不受到风霜雨雪的吹打,本身就是无稽之谈。
又怎么能够在此基础之上获得内心永久的安宁和晴空万里。
身为一个普通人,只能是站立于平地之上,置身于世事的琐碎之中,直接、清晰地感触到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带来的感受,无所遁形。
昨天看到一篇短文,也是作者对于一个普通人的描写。
作者把他比喻成“活庄子”。倒不是因为这个人的思想境界有多高,我觉得倒是因为他没有多高的思想境界。
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头儿,因为喜欢安静所以不愿与子女同住。
在公交车站牌的对面有一处小房子就是他的住所,地方不大,一推开门就能看到屋里的摆设,床、桌椅板凳。
作者在等公交车的时候,老头儿总是搬几个小凳儿招呼他坐着等,渐渐地,作者对于老头儿的生活有了大致的了解。生活极其简单的一个人。
每天吃的食物,做的事儿都一个样。
早饭馒头咸菜开水,午饭和晚饭都是面条。面条不是买的,是自己抻的。
每天就这么几件事儿,早起打扫,顺便清理门口街道,去面店买白面和面酱,抻面条,做炸酱,基本不吃别的饭。
闲时坐在门口看大街,也不去别的地方闲逛。
作者是个南方人,经常会买些笋、香菇、蛤等时令小菜。老头儿也只是好奇望两眼,并无多大兴致,依旧保持雷打不动的饮食习惯。
作者通过对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老头儿的描写,展现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简单朴素,有点小爱好,安稳、知足、悠哉。
没有整日愁云满面,没有火急火燎,没有急功近利,没有奋斗拼命。
并不是说人活着不要有所追求,而是人活着是可以有很多种状态和方式的。
只要契合内心的需求和偏好,都是好的,并且都是无可厚非的。
另外,也许从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人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中,可以感受到的是,再富足的人其实也是一顿三餐,也不比普通人多吃几碗饭。
然而普通人所持有的无欲无求的心态却是很多有着过多欲望的人们所匮乏的,
人生几十年也如同白驹过隙,能够健康地、愉悦地、安稳地生活着,就很好。
要愿意承认自己也就是个普通人,无论是工作能力、思想见地还是人脉关系,都一般,没有过人之处,没有卓越才能。
如此,尽管可能在未来不会有像别人一般的前程或者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就不必背负勉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那就是自以为足够优秀,因而可以有效地解决困难,可以帮助别人可以提升自己。
其实这一切都只是勉为其难,一方面将自己置于“优秀”、“不同于其他人”的高地,一方面身心俱疲,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招架不住的迹象。
这就是导致自己时常觉得自我价值和认同过低的原因。
尽管事实总是让人难以接受,但真实地活着才是克服一切恐惧和焦虑的根源。
福祸相依,不必害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