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哲人说:“不要忽略大树之下的土壤。”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被一种表象蒙住了眼睛,看不到光环笼罩下的表面背后也需要有它坚实的基础。
很多人都会重名利而心成就,其实成就与名利的关系就好像是花茎和花朵的关系,花朵虽然很引人注目,但是却需要花茎为支撑,花茎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却能为花朵传输养分,没有花劲的良好生长就不可能有美丽的花朵存在。
如果我们总是想着追求名利而忽略了成就,那么我们的行为就有失明智了。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难得的通才大家,无论是古学还是新学,无论是中文还是外语,他都无所不通,但更让人感叹的还是先生那不以名利为先的情怀。
曾经有一次法国巴黎的《世界报》撰长文力捧钱钟书先生认为中国最有资格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非钱先生莫属。
每天阅读外国报纸的钱先生,读到这一信息后迅速作出反应,马上在《光明报》上发表笔谈式文章,历数诺贝尔委员会的误评,错评与漏评,条条款款有根有据。
其表面上是在批评诺贝尔奖委员会实,际上却是在消除自己获奖的可能生活中。
如果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怀着一颗名利之心去从事某个领域的钻研,那么一方面我们会很难有所成就,另一方面我们要忽略所做事情本身给我们的快乐。
要知道,名利之心会让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就难以心无旁骛,总是关心自己的努力究竟有没有换来应得的名利,我们总会衡量,如果有好处我们可能会继续下去,如果没有的话,难免会有些沮丧,进而失去动力。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是我们成就一项事业应有的心态,任何一个人想要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就必须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有可能最终有所成就,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不计代价的去做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但我们决定要从事一下行业或研究的时候,往往并不是因为看到了这项行业和研究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名利,而是完全出于对这一行业或研究的兴趣和热爱,或者是某种崇高的理想,就像周恩来总理所说的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也许就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赤子之心,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取得成就。
其实成就和名利是分不开的,当我们取得很高的成绩的时候,名利自然而然也就随之而来。
如果一定要将这两者分开的话,那么成就就是针对于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或者研究本身而言的,而名利只是外人强加给我们的,而且是让成就和名利在一定情况下是相伴而生的,但是我们应该把取得的成就看着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以追求名利为第一要义,这样我们的人生的道路上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