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藩镇林立,王室衰微,政权旁落,最终被强藩朱全忠(后梁)所替代。五代时强藩与禁军将领不断发动兵变,梁、唐、晋、汉、周政权更迭频仍,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社会经济衰退。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五代时最后一次兵变,代周建宋。
赵匡胤及义社兄弟
赵匡胤,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父亲赵弘殷,后梁时任成德军(治镇州,今河北正定)节度使王镕的部将,率骑兵五百援助晋王李存勗攻打后梁而被留。后唐建立,任禁军将领,迁居首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天成二年(927年),赵匡胤生于洛阳。后汉乾祐元年(948年),赵弘殷以随赵晖讨伐王景崇有功,升任侍卫马军护圣军都指挥使,赵匡胤时年二十二岁。
同年末,枢密使郭威征讨李守贞,赵匡胤应募从军,从此成为郭威的部属,大约在此后不久,一批投靠郭威的年轻军官结为“义社兄弟”,除赵匡胤外,还有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称为“义社十兄弟”,后称为“太祖义社兄弟”,被视为宋朝开国“勋臣”,是赵匡胤后来发动兵变代周建宋的基本力量之一。
以功升职,势力扩张
后周建立,赵匡胤任禁军近卫班直的东西班行首(后属殿前司),还是低级军官,而其父已是侍卫亲军司马军的高级将领。显德元年(954年)正月,世宗即位后,赵匡胤受到重用。三月,后周、北汉的“高平(今山西高平)之战”,后周军战胜,“义社兄弟”李继勋升任殿前都虞候(是殿前司的次长官),而赵弘殷由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升任侍卫马军主力龙捷右厢都指挥使。六月,世宗在未能攻占北汉首都太原(今太原西南)后班师,李继勋升任侍卫步军主力虎捷右厢都指挥使,赵匡胤也以高平战功升任殿前都虞候。
同年十月,李继勋首先升领利州(时属后蜀,今四川广元)节度使,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成为侍卫亲军司的步军司最高长官。此时的殿前司不仅低于侍卫亲军司,甚至还远低于侍卫亲军司的下属机构马军司和步军司。
同月中旬,赵匡胤参与整顿和加强殿前司所属禁军;而侍卫亲军司也开始淘汰老弱,精选士卒。“义社兄弟”的赵匡胤、李继勋都成为后周世宗最亲信的高级将领。殿前司的地位虽有提高,但仍较侍卫亲军司低,然而其所统禁军是皇帝最亲近的军队,也是后周最精锐的军队。
同时,“义社兄弟”石守信也升任殿前司的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升任铁骑右厢第二军都指挥使,韩重赟升任铁骑指挥使,都在赵匡胤麾下任职。
显德三年,后周进攻南唐的淮南地区,赵匡胤在涡口(今安徽怀远东)、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北)、滁州、六合(今江苏六合)等战役中屡立战功。
十月,升领匡(入宋后避讳改为定)国军(治同州,今陕西大荔)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年仅三十岁的赵匡胤已获得了武官最高的节度使衔,虽然后来因为这次“宣授”“未于正衙宣制”而没有算作正式任命;殿前司的正长官都指挥使军职,也因先已有张永德任都指挥使在前而只能算作最高长官之一,加上同年十二月,后周世宗为了提高殿前司的地位,增设都点检、副都点检为最高长官,赵匡胤所任的都指挥使实已降为次长官,但这仍反映了赵匡胤名望与地位的迅速提高。
而原先名望地位在赵匡胤之上的“义社兄弟”李继勋,却因在六月的寿州(今安徽凤台)战役中失职而被免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军职,后又被免去节度使衔,遂降在赵匡胤之下。
赵弘殷在此次淮南战役中,也以侍卫司马军主力之一的龙捷军右厢都指挥使,随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率军攻占扬州,并以功升任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赵弘殷虽于同年七月病死,但其自后唐至后周数十年在侍卫马军司任军职,自下级军官直至副长官,亲信及部属众多;加上“义社兄弟”李继勋任侍卫步军司长官近二年,亦有亲信及部属,这都为后来赵匡胤发动兵变时,争取侍卫亲军司的马、步军将领及士兵的支持与拥护奠定了基础。
节度使组建幕府
赵匡胤在显德三年十月升领匡国军节度使后,随即组建节度使幕府,首先进入幕府的是赵普,被辟为节度推官;沈义伦(宋太宗时以避讳而去义字,单名伦)被辟为从事,吕余庆(原名吕胤,入宋以字行)任掌书记,也都同时进入匡国军节度幕府,他们后来都成为赵匡胤的心腹,而赵普更是兵变建宋的主谋之一。
当显德四年五月,赵匡胤正式被授以义成军(治滑州,今河南滑县东)节度使前后,投入节度幕府的还有王仁赡、李处耘、楚昭辅等,也先后成为赵匡胤的心腹,特别是李处耘、楚昭辅后来在兵变建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战功卓著受重用
显德四年九月,后周世宗再次出兵南唐的淮南,赵匡胤率军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泗州(今江苏盱眙北),在进攻楚州(今江苏淮安)时,击败南唐援军于清口(今江苏淮阴西南),俘获都应援使陈承昭。
次年初,赵匡胤率军攻占楚州北城。在后周世宗率军南下扬州时,赵匡胤军又大败南唐水军于瓜步(今江苏扬州西南)。南唐被迫臣服,去帝号改称国主,将淮南地区割给后周。后周世宗终于达到了占领淮南,迫使南唐归附,稳定后方,以便北上攻辽,达到收复幽燕(今北京地区)的目的。在此次淮南战役中,赵匡胤军战功第一,赵匡胤升领忠武军(治许州,今河南许昌)节度使,也因此进一步受到世宗的重用。
显德五年十月,世宗以户部侍郎高防为西南面水陆转运使,形成进攻后蜀的态势。而于显德六年三月,世宗以燕京(今北京)地区尚被辽占领,决定出巡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并命诸将各领马、步军及战船前往沧州。
四月中旬,世宗到达沧州,随即率诸军北征,任命侍卫亲军都虞候韩通为陆路都部署,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而已升任殿前都虞候的“义社兄弟”石守信被任为陆路副都部署,李继勋也在赵匡胤麾下任战棹(战船)左厢都部署,成为水军主帅之一。赵匡胤的“义社兄弟”成为此次征辽战争中的主要将帅,反映了赵匡胤所控制的军事力量在后周军事系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后周世宗北征,十数日内辽境的宁州(今河北青县)、益津关(今河北霸州)、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莫州(今河北任丘北)、瀛州(今河北河间)等地纷纷投降。赵匡胤率所部禁卫世宗,又先至瓦桥关收降辽将,进一步得到世宗的信任。世宗正准备攻取幽州(今北京),却因病被迫返回京城开封(今河南开封)。
自从后周世宗设殿前都点检以提高殿前司地位以后,殿前司地位虽仍略低于侍卫亲军司,但已大体相当。这可能引发了侍卫司与殿前司两大体系之间的矛盾。
因此在世宗北征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帝(世宗)之北征也,凡供军之物,皆令自京递送行在。一日,忽于地中得一木,长二三尺,如人之揭物者,其上卦全题云‘点检做’,观者莫测何物也”。这很可能是侍卫亲军司长官都指挥使李重进派系为了陷害世宗的亲信张永德而为,意思是说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想当皇帝。
世宗自五月末回到首都开封后,六月初,病势加重,遂对后事进行安排,晋封长子柴宗训为梁王,宰相范质、王溥加兼参知枢密院事以加强顾命大臣的职权。
同时,对张永德作出防范,因张永德名位已高,又是后周太祖的驸马,加之“点检做”符契的阴影,于是以张永德缺乏主见为由,落军职加同平章事,以使相赴镇宁军(治澶州,今河南濮阳)节度使任所,而以名位较低的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以此次北征中有功的韩通升为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并加使相衔。
崛起势成
六月中旬,世宗病死,梁王柴宗训即位,是为恭帝。恭帝即位,为百官加官,禁军的最高将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在晋爵之后即被调任淮南(治扬州)节度使,虽仍保留军职,但已远离首都,这是继罢免张永德军职之后,将名望已很高、可能威胁到后周帝位的高级将领排除的又一措施。
原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在提升为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后,也奉诏巡防北边,调离了京城。同时,提升名位较低的高怀德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张令铎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经过这次调整以后,在京的高级军事将领名望都较低,这些可能是后周世宗与顾命大臣范质为巩固少主帝位而采取的措施,然而却成为后来赵匡胤发动兵变的有利条件。
在京高级将领中除韩通外,名位都在赵匡胤之下。赵匡胤在此次加官晋爵中,晋封为开国侯,升改为归德军(治宋州,今河南商丘睢阳区)节度使。
赵匡胤崛起之势已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