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止于智者

作者: 乂氼14 | 来源:发表于2021-08-04 11:07 被阅读0次

    无论是在现实的日常生活还是虚拟的网络空间,到处充斥着形形色色、穿着迷惑外衣的谣言。有时,扮演茶余饭后的谈资,有时也像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充当着罪恶的急先锋。每时每刻,谣言都会以新面孔、新情节、新噱头在上演和传播。

    什么是谣言?“谣言”是生活用语,法律上对谣言表述为“虚假信息”,本质上是给人们提供权力感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现实中缺什么,就会想补什么。比如,邪恶的欲望或内心的幻想。为什么明星出轨的谣言很容易传播?因为人们内心的邪念想看到聚光灯下的人设崩塌,想看到墙倒众人推;为什么名人语录的谣言很容易传播?因为人们自己做不到,但内心特别希望有一个完美的人能做到……

    在当下,特别是遇到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特定的热点事件,造谣者、信谣者、传谣者可谓屡见不鲜,肆无忌惮游荡在我们周围。造谣、信谣、传谣,反映的不仅是这些人法律意识的淡泊、道德素质的低下,更体现其责任观念和合格人性的缺失。

    可恶的造谣,是对他人的不负责。心理学家曾给出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含糊不清,这是一个乘法关系,也就是说如果重要性等于零,或者事件本身并非含糊不清,谣言就不会产生;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古人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造谣者深谙此道。他们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去描述一些事情,不仅信誓旦旦自诩没有造谣,还常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无辜”来逃避责任追究。这类人似乎是“无害的”,可也是最可耻的。

      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那些“满嘴跑火车”的造谣者,给当事人及其关系人造成了极大伤害,这是对他人的极不负责,着实可恶。

    事实上,某一谣言的传播范围有其限制。由于认知的原因,只会在有类似想法的人中传播,主要对“易受影响”的人起作用。人的心智其实很渺小,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在谣言面前的智商不可避免地降到了0,于是不自觉地完成了从“信谣者”到“传谣者”的转变。

    面对周遭纷杂的信息,若是不经过充分、审慎的理性思考辨析,而是根据自身固有的“前见”对其进行惯性判断,那么,如跟风的墙头草一样,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就成为一种必然。这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可恨的传谣,是对社会的不负责。简言之,若无传播,谣言随着时间只会淹没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之中,而谣言的裂变少部分源于记忆的失真,更多源于谣言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的演变和添油加醋的评论。

    在黑暗中冷嘲热讽、煽动是非,有意、恶意传播谣言,以最冷漠、最残酷的言行伤害着人们。唯恐天下不乱的传谣行为,也破坏着社会诚信友善的处事规则。

    可喜的是,进入新时代,各方面已经深刻认识到谣言的重大危害和舆情处置的现实必要,正通过源头打击、过程监管、系统治理等多渠道加以全面整治。可以预见的是,在国家的有力引导和强力管控下,在法律法规的严厉惩戒和强大震慑下,风清气正的言论生态终将会到来。而那些依然有恃无恐造谣传谣的人,也必将自食恶果!

    鲁迅先生曾说,“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因此,别在无序中无爱、无聊中无德、无知中无畏,而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自觉远离谣言、抵制谣言。毕竟,历史不会因为无视而消失,责任也不能因为回避而逃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谣言止于智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ae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