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消零日记
古典产品经理

古典产品经理

作者: 罗舜伟 | 来源:发表于2021-06-26 15:03 被阅读0次

来了字节八个多月,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不是适应产研节奏,也不是工作的难度,而是学会衡量需求收益指标,以及讲清楚需求收益。在WIKI努力学习拜读了众多大神Blog后学会了一个新词:古典产品经理。以下是词语定义:

ug pm 玩红包、赏金币、做分享、搞裂变,给产品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用户;

商业化 pm 做点位,给公司创造成千上万的利润;

打磨用户体验、优化产品细节,但无法进行有效的数据收益交付

与之PK的我定义为收益产品经理,也就是万物皆可AB,最终全量看收益。

我的产品启蒙是16年的时候学习网易王诗沐的微专业课程开始的,那个年代还不流行万物皆可AB,所以更多的强调“同理心”、用户体验、用户价值。在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中,我在一家自媒体转型互联网的创业公司,开始的时候不懂也没有条件做埋点管理、搭AB系统,不像字节上来就是tea、风神各种核武器,直到后期研发有余力才下决心开始0-1整套数分体系。因此过往的判断里面更多的是基于产品的sense来做事情,在对行业、用户的不断试探中被教育,沉淀所谓的行业规律、用户认知。后来有了条件上AB了,又开始专心做社区了,而社区是一个长周期的项目,短期的AB实验很难看出改版效果。

举个例子:

当时为了改善社区画风,提高审美天花板,将单列改为了双列,强调大图和美图。展现翻倍,点击率减半,AB结果在推荐、广场等闲逛区域微正,在圈子等带有目的消费内容的场景微负。但是当时为了达成改善画风的目的还是全量了。刚全量的时候由于用户生产配套没跟上,在长达好几个月的时间都是可以看到精美的内容卡片夹杂着丑陋的卡片,没有预想中得物小红书的效果。后期经过产品和运营的共同努力终于达到了可消费状态,但是这时候小半年时间已经过去了,社区画风过渡到了精美内容分享的画风。这个放在收益导向的团队以及收益产品经理的认知里是很难被理解的状态。

因为收益产品经理的思维方式是优先做收益高的事情(短、平、快、广),即用简单的方案就能实现的绝对不跟你做复杂的,能一个版本解决的绝不跨版本,优先做一个能影响几十万人的需求而不是三五百人的。所有事情能AB的尽量AB,负向就不能上线。而古典产品经理做出来的产品天然带上了强烈的个人风格与喜好。但是谁又能保证自己的每一次的判断都是对的呢?

我很喜欢魅族的手机,总觉得它的设计在众多国产里面都是有追求的,所有的设计都是“刚刚好”,Flyme的体验早年吊打一系列国产os,像小窗模式应该最早就是魅族先做的。但是不管何时,卖的最好的从来不是魅族。抛开魅族公司内部的各种骚操作,产品可以规模化才能产生正向的增长闭环。热卖->资金回笼->投入研发,迭代升级->继续热卖。移动端也是一样,增长可以掩盖一切。黄章或许是古典产品经理的代表了,倘若黄章一开始就是收益型导向,那我想当年魅族就不有这么多铁杆煤油对魅族不离不弃了吧。

在WIKI上看到有人说古典产品经理的时代结束了,但我在想:如果万物皆可AB,那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了!互联网的黄金20年不就是由:现今被封神的PM,当年脑海中涌现出一个个精妙绝伦的idea以及它们被实现出来所组成的。

因此AB是核武器,但也可能是毒药,它可能会让你变得懒惰不愿意思考。毕竟从个体实验来说,收益是可以通过数据口径变化而达到的,数据正向后个体实验全量在庞大的协同体系中逐渐累积会使这个生态越发臃肿不堪。

从0-1的路永远是最简单的,收益是最可能打正的。但是做优化、调整方向,相信并且做正确的事情是最难的。就像投资美股,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张磊的长期主义任何人都知道,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抵御不了蔚来、小鹏这种击鼓传花带来的疯长诱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典产品经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dzy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