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好爸妈训练营,老师讲了两个关键词:吸收性心智与敏感期。
最近通过学习课程,手写复盘,加上实践体会,对过去那些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感悟越来越深。过去是知其然,如今才开始知其所以然。
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以身作则,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这些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我们过去都养过花,栽过树,要保证枝繁叶茂,绿叶常青,需要知道每一棵植物的性情和生长规律,需要给予合适的光照、温度和水分。
孩子是大自然的馈赠,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要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既要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共性,也要懂得他们发展的需求与个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块土壤。我们的每一天的语言,思想、情绪和举止,都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孩子。
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很好地诠释了表面上让我们听出老茧的一些废话式真理。老师说,孩子在0~6岁,具有吸收性心智模式。孩子如同一块海绵,父母及身边的所有人的言行举止,所有的信息,他无意识地一概吸纳,照单全收。
其实,我发现,孩子不仅是0~6岁,即便到了9岁,10岁,孩子的吸收性心智模式还一直存在。前几天在我家小女儿身上发生了这么一个故事,触发了我的深刻思考。
那是个傍晚,孩子完成了一天的网课学习与所有的作业,坐在客厅沙发上,使用iPad玩游戏。我坐在旁边,看手机,回复微信。突然,孩子满脸的嫌弃,不耐烦地推我:“妈妈,你快走,你在这儿分掉了我的WiFi”。
我很吃惊,一向礼貌乖巧的女儿,今天怎么这么反常?晚上睡觉前,我决定跟她谈一谈。原来是前几天她在姐姐房间,姐姐大概是忙于网课,怕受干扰,就是这么对她的。
孩子睡着了,发出轻微的鼾声,而我陷入了沉思。
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形式爆发出来。
看来真是如此,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吸收了姐姐的不良情绪,当时选择沉默,抑制了自己的委屈。不久后,潜移默化,她将自己那天收到的“待遇”,今天迁移到了我这里,同时对那一天“未被表达的情绪”进行了渲泄。
情绪的智力管理又是一个课题。学而时习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