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活中我们经常做一些有益于别人的事,常有两种方式,
一是自己认为好的,也想推己及人,惠及他人;己所欲,施于人。
二是自己认为不好的,也不强加于别人,更提醒和帮助让对方避免;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两种方式,看上去都不错,但仔细分析一下,第一条,我之蜜糖彼之毒药,自己想要的却未必是别人想要的,或者并不适合对方当下的需求。常有人好心办坏事,比如猫给狗吃鱼骨头,或者喂猫吃肉骨头,心是好的,但其实也是一种伤害。而这种伤害常以爱之名,常不自知而令双方更加痛苦。
第二条则是孔子老人家的仁术,个人认为更高一级,自己不想被损害,也尽力避免损害别人或者挽救别人受到伤害。
革命前辈,有许多有识之士并非出身贫寒,而是家族显赫,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事业。救万民于水火,为得也是不想让自己子女也受到压迫。国外对企业的损害民众的行为容忍度很低,也是出于此种考量,而如果大家都认为目前此事事不关己,而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故涉及了伤害的事,如果能力所及,必定要出手襄助,否则同样的事情也迟早降临到你或者你在意的人身上,而那时则是追毁莫及。
人可以渺小如蝼蚁,不可以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我们自己走到一个极致,非常的踏实,非常低,低到泥土里。从谦卑中生长出的温暖和担待。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我们做好事,有时候会受到别人对等的优待,但有的时候也会损受不相等的待遇,如,不解、冷眼、嘲笑,甚至是伤害。
我们都会很在意其他人对自己怎么样,常常因些而决定下一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但别人伤害了你, 你要如何对他,是一报还一报么?
如果因为对方的不当行为而改变自己,那么同时也要问一下自己的内心,我们做任何事,说穿了都是为了自己无愧于心,如果对方是冷僵的蛇,也要用正确的方式去挽救,以爱之名束缚,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伤害。
我们待人做事情,要学会以直报怨,何谓直,树立处世之原则而不轻易动摇,处理手法可以正奇变化,但原则不会因人、事、时而异,一经贯之,依然故我。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