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作者: 龙_隆 | 来源:发表于2022-11-05 09:51 被阅读0次

    这段时间,网上一个关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究竟为“于是人也”,亦或“于斯人也”之争,冲上热搜。

    争辩双方各自举出证据,有拿出人教版的课本,以证明“于是人也”正确,可又有人拿出苏教版,却为“于斯人也”。在各地教育系统选用的课本,人教版课本,也并非蝎子尾巴,独一份,苏教版课本、北师大版,都各有使用。

    又有人至西安碑林处,从博物馆珍藏的、有着“古代标准版教科书”之称的开成石经中,找到清代所刻石碑,其上清楚的雕刻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可又有人举出些古书,以证明“于斯人也”,如元统三年(1335年),中峰明本禅师所著《天目中峰和尚广录》;雍正十一年(1733年),道光二十年刊本(1840年),缪曰藻所著《寓意录》等等。

    “是”“斯”之争,谁能辩论胜利,作为普通读者,水平有限,不敢评判。只是在这段文章中,网上还有一个断句争议,即“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可惜的是,好像没有“是”“斯”之争火热。

    常见读本中,我们读到的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其中“苦”、“劳”、“饿”都是单音节词,而“空乏”却是双音节,明显不是同一句式。同理,“心志”“筋骨”“体肤”与“身”也不对称。

    再来看下一句,“行拂乱其所为”,《古汉语辞典》对于”行”的用法和意义解释中,“行”更多的用作动词、名词的实词类,做虚词用的少,也没有出现用过在句首不需要解释的现象。所以联系上句的不合理,有理由怀疑“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错断了。若断句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两句便形成工整的对仗,加上对偶的前三句,即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比之“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应该是更符合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雄辩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文风吧。

    个人感觉,也许这个错断比起“是”、“斯”之争,更重要些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咬文嚼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hj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