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可能会觉得学习小儿推拿很难,担心学不会,这不无道理,因为除了手法要勤学苦练外,中医的基础理论恐怕是心中最大的障碍了。
咱们先说手法的练习。推拿的手法要讲究“柔和渗透”、“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不过,学习小儿推拿的手法是没这么辛苦的。
第一要有正确的姿势:
身体中正端庄,脚踏实地,松肩坠肘,面部慈祥。就是说如果我们坐着给孩子推拿的时候,我们的上半身要端庄中正不可歪歪斜斜,最好做到像太极拳那样含胸拔背,另外在推拿的时候我们的手和胳膊要找个支撑点,在这个支撑点上来回推动或揉动。孩子的手或者胳膊的距离要适当,离的远了我们会感到太累,离得近了我们施展不开,这个距离根据实际情况来找,只要双方都舒服就可以。
手法:
松而不浮、沉而不滞,绵绵有余,连贯圆活,柔和渗透,全身放松,不可刻意用力,要做到每一份肌肉,血管,神经都是放松的状态。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放松不是懈。放松是为了推拿时候力度的柔和渗透,有的家长一说放松整个人就是懈了,不会推了,没劲了,这就是懈了。一句话就是松而不懈。比如我们拿筷子吃饭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很自然轻松的拿起筷子端起碗就吃饭,没见一个人用力的绷着肌肉吃吧,这就是“松”;如果是懈呢,这个人肯定是拿不起筷子,一幅垂头丧气的样子,像是饿的没有力气的样子。这个松和懈要慢慢体会。
就像是我们轻抚孩子的面颊一样,那感觉是三月的春风般温柔体贴。
沉而不滞的感觉是,让穴位感觉到我们的推拿是有力量的,这个力量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像涓涓溪流一样欢乐向前,意思就是我们的推拿这个力是活的有生命的,不是简单机械的在皮肉上摩擦。
只有做到松而不浮,沉而不滞,柔和渗透才能发挥出来。我们推拿的时候要贴着经络,像溪水一样随高就低,这样的力度就会柔和、均匀、渗透。因为有的穴位不是平的而是高高低低的,如果我们推的时候像一根棍,那么低的地方就推不倒。而水则不一样,是柔中带刚无处不到的。
心法就是心态,除了平时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孩子生病,推拿时的心态更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疗效。
具体做法是在给孩子推拿前,不要慌乱,先稳住心,静下心来,心一静身体就容易放松了,然后给孩子推拿时候不要三心二意,意念要在穴位上,体会推拿时候的气感,有没有酸麻沉涨发热感觉,感觉这股经络就像溪水一样向前欢快的流淌,还唱着歌。但是意念不可过重,意念过重会造成你的力沉滞在经络上,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堵塞。
有的家长怕自己不会推造成经络堵塞怎么办?不用担心,推拿的力度宁轻勿重,心情不要凝重,不要有任何压力,保持欢快愉悦的性情,要面带微笑。
正所谓:法由心生,手随心转,以道驭术。
那平时我们怎么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这个很难用言语表达出来,只有多练习,多体会,才能熟能生巧。
有很多家长咨询我没推多少下,自己胳膊就抬不动了,那么请好好看看上面写的。还是不会的可以来当面指导。
中医的基础理论也就是辩证该如何学习呢?会不会很难啊。要说整个的中医理论学习起来是很难的,但是仅仅是小儿部分的,我觉得还是挺容易的。
--搜索--《德如堂》太极小儿推拿 是小儿推拿服务领导品牌;太极小儿推拿疗法是一种无痛绿色疗法,别于其他所有小儿推拿方法。太极小儿推拿不仅能够治疗小儿常见疾病,还有未病先防,改善小儿体质的重要功能。为了让中医零基础的学员和小儿推拿爱好者更容易学习并掌握,房大海老师特意将其手法精简。太极小儿推拿的治疗范围涵盖了所有小儿常见疾病,操作手法简单,操作时间短(3-5分钟,时间不可过长),辩证易学易用,疗效立竿见影。并且我们开办了零基础课程,所以再也不用担心学不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