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了什么是幽默以及三种发笑的机理。只要你掌握了这三种机理,你放心,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你想写段子…还是写不出来。因为你还没掌握段子的基本公式。在这一讲,我会给你讲一个段子的基本公式。掌握了这个基本公式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创作自己的原创段子了。
段子的基本公式段子的基本公式
这个基本公式非常基本:段子=铺垫+包袱。
我们来解释一下。段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面的一句话,我们把它叫做铺垫,第二部分是后面的一句话,我们把它叫做包袱。其中,铺垫是建立第一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A;而包袱是揭示第二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B,这就是我们上一讲讲到的意外感。前面的铺垫不需要好笑,你只需要陈述一个事实,越正经越严肃越好,好笑的部分在后面的包袱。
比如这讲一开始的时候,我说“只要你掌握了这三种发笑的机理,你放心,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你想写段子”,这就是个铺垫,目的是让你自然而然地认为,后面会是“就能写出来”,但我实际的包袱是,“还是写不出来”。
再举个例子,歌手大张伟在一个电视节目上说过这么一句话:
大家都应该热爱小动物,因为他们非常好吃。
我们来看,前半句话,“大家都应该热爱小动物”就是铺垫,他的这句话采用的是我们在社会语境下比较常用的一种逻辑,因为环保,大家都应该保护小动物。作为一个明星,提倡保护小动物很恰当,大家都是往这个方向去想,这是方向A。
后半句话,“因为它们非常好吃”是包袱,它产生了一个转向,把这些小动物转向成为了食物,把观众引向了方向B,这个时候幽默感就产生了。
这个例子严格遵守了段子的基本公式,“大家都应该热爱小动物”作为铺垫,并不好笑,好笑的部分在后面的包袱,“因为它们非常好吃”。
连接词
明白了铺垫和包袱之间的转向,转向就产生意外感,但是怎么才能转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知识点:连接词(connector)。
我们继续来看前面这个段子的基本公式:段子=铺垫+包袱。这个公式里,有一个隐含的知识点没有显示出来,我要告诉你,在铺垫和包袱之间,隐藏了一个连接词。
什么是连接词呢?不是铺垫和包袱中间的那个加号,而是你需要在铺垫的部分去找一个概念词,这一个词可以做两种解释。比如“大家都应该热爱小动物,因为它们非常好吃”这个段子里,连接词是什么?是“热爱小动物”。
“热爱小动物”有两种解释。第一种,人们默认的常用解释,“热爱小动物”是出于保护自然,这是方向A。而第二种解释,“热爱小动物”是因为它们是好的食材,这是不太常用的解释,但也成立,这是方向B。
然后你要做的,就是在铺垫中使用第一种解释,包袱中使用不太常用的第二种解释,也就是说大家在语境下都会默认方向A,但是你的包袱要选择方向B,这样转向就产生了。
举个例子,你可能听过这个段子:
我问我的朋友说:“你有《时间简史》吗?”朋友说:“有,我也不捡那玩意儿。”
这里面“有时间捡屎”,当你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大家会默认是指“有《时间简史》这本书”,但是这个词,可以有第二种解释,也就是有没有时间去捡大便,在这里面的连接词就是“有时间简史”。
再来一个例子,让你多多熟悉一下连接词。有个段子是这样的:
上课玩手机的确会导致成绩下滑啊,这点我深有体会。最近一个学期由于总是玩手机,都没怎么给他们教课。
好,刚刚的这个段子,“上课玩手机”就是连接词,你肯定立马想到的是学生上课玩手机,这是我们整个社会大语境会给你的思维定势,但在这里把玩手机的主语换成了老师,就发生了转向,就是老师上课玩手机导致了全体同学成绩下滑,所以这个段子就这么形成了。
误导强化
你明白了段子的基本结构就是铺垫加包袱,连接词要从铺垫中去找。现在我们来讲公式里的第三个知识点,误导强化。
什么叫误导强化呢?就是在铺垫和包袱之间,你可以加一个短句子,这个短句子的功能是让听众更死心塌地地相信铺垫里的误导,目的就是为了蒙蔽听众,让他彻底不设防。
回到咱们刚刚讲过的上课玩手机那个段子,“这点我深有体会”这句话就是误导强化。你发现没有,用作误导强化的这个短句子通常还有一种强烈的情绪,比如说,“这点我深有体会”,你就被这种情绪套牢,完全被牵着走了。
我再给你几个常见的误导强化的句子,你感受一下:比如说“我当时就震惊了”,“我妈也觉得十分愤怒”,“连警察都看不下去了”,以上都可以成为误导强化的套路,我相信你已经明白了。
最后补充一下,在一个段子里,误导强化是一个加分项,不是一个必须项。我的意思是,不是所有段子都有误导强化,但如果一个段子里有它,后面抖包袱的效果就会更好。
本讲小结
我们讲了写段子的一个基本公式:段子=铺垫+包袱,其中铺垫里应该暗含连接词。如果你想要制造更强烈的笑果,你可以在铺垫和包袱之间加一句误导强化的小句子。
请用今天学到的公式,创作一个段子。我给你把铺垫写好了,是这么一句话:望着父亲的背影,我发誓一定要常回家看看,____________。请你想想可以怎么抖出一个有意思的包袱来。欢迎你的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