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我开始了我的再次沉迷。因为我明确知道我的大脑排斥做一些事情,所以我选择了“我该做的事情”当中的“买书大业”。
在花了好几百块钱买书之后,我仍然还有点孜孜不倦和意犹未尽,不过,我认可他的存在,因为我知道,我本来就要做这些事情。
而我,为什么停下来了?
因为我似乎终于找到了我想要靠发散模式到达的点。
关于我最近的困惑。
大概是看了越来越多的书,包括看了一些调查的数据报告,关于音乐教育如何去教,如何正确的去制定课堂的规定,我开始有些迷茫了。
1.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需要诱导学生产生对音乐的足够兴趣。可是对于那些对音乐有些排斥的,或者对参与音乐律动感到幼稚的学生,让她们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喜欢仍然有些困难。《影响力》这本书里曾写过,人追寻的“言行一致”会让那些错误观点长出脚来。而对于那些“发自内心不喜欢音乐课的,或者觉得音乐课没有什么用的孩子,让他们树立“非常喜欢音乐课”这种观念的“脚”,似乎真的非常的困难。
创设一个良好班级氛围,根本不是一天就能解决的事情。解决那些问题学生,也根本不是一天能解决的。但是事实上,作为技能科教师兼管14个班级,分身乏术的感觉也是反反复复在出现的。
2.关于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律动。
本来这个问题看样子是不应该出现在问题当中的。但事实上,这却真实的成为一个问题。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清晰的评判观点的观念,初浅的诱导很难获得他们的配合,而严厉的课堂,又有些违反音乐学习当中,快乐教育的手段和在快乐当中学习的目的。
3.关于课堂纪律的规范
其实本学期课堂的最初,我对课堂纪律的管理是较为严格的。可是到了后期,我似乎变的有些困惑了,困惑的点如下:
(1)学生的坐好听课,是表面行为,是规避惩罚,而不是主动自发。必然是反反复复的,甚至会因为惩罚,带来对课堂的反感。(前几节课,我曾听到过学生有类似于,上音乐课好累的表述,觉得课堂太严格了。我十分担心会因为这样,他们渐渐的就不喜欢音乐课了。)
(2)课堂没带书。
因为一周只有一节音乐课,处理课堂没带书这个问题,显得非常浪费和占用课堂时间。同时,无法规避同学会不带书的情况。最后采用了10人之内没带书,不处罚的规定,减少课堂上关于管理和处理这种情况的时间。
(3)纪律和进度的抉择
这是我近1.2周最困惑和苦恼的事情。
总体来讲,我大概因为过分关注课堂教学进度,减少和压缩了对于课堂纪律的管理。
我甚至在一个班采取了,“比比谁更快离开班级”的这一措施。但事实上,同学皆大欢喜的欢呼,也让我深深感到“挫败感”。
“大概以他们的年龄段,确实无法超越年龄吧。就算对某种学科十分喜爱,也无法超过他们对于下课的热爱。不要用自己的学科,去冒这样的风险。”
“学生只会欺软怕硬。”
碎碎念着居然写了1k个字。按理来讲也是应该写结论了吧。
给自己提些建议吧
1.保证充足睡眠。买眼罩。7小时的自然醒,似乎并不能够完全提供我的活力。与学生斗智斗勇的话,7个小时的睡眠不太够。
2.尽可能多写反思,减少混乱感。有条件还是修步理清问题。
3.下周的学习计划为课堂管理、学生心理、新教师心态建设、音乐教师类的图书。
【简单来讲,作为新手教师,困住我上一堂“顺顺利利”的课这一基本要求的本质原因是“教师智慧的缺乏”。
我仍需要大量实践和理论结合,帮助我获得成长】
最后送自己一句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