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宝读小学一年级开始,我每个星期抽出半个小时,在学校门口当交通志愿者,和一群热心的家长,共同维护学校门口及沿路周边的交通秩序,保障孩子们上下学道路的安全与通畅。
六年来,见过形形色色的家长,也见过形形色色的学生。古人常言,见微知著,与每个孩子和他的家长短短几秒钟的接触,就能够对孩子的性情、家庭教养情况有一个大概的判断。
我不是教育工作者,没办法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追踪了解,用以印证我最初的判断,但是,每周几秒钟,也好像足够了。
最初几年,我在学校正门服务。在学校门口的行人道石上,每隔约一辆车的位置站着一个志愿者,家长开着汽车把孩子送过来了,在路边依序停下,志愿者上前打开车门,协助孩子下车,待他们走上行人道,自己走进校门。
打开车门,有的孩子端坐不动,等到志愿者打开车门,才背起书包,拿起水壶及其他用品,慢腾腾的下车,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等待志愿者把车门关上;甚至连开车的家长(有时是司机),也懒得跟志愿者打声招呼。
甚至有的时候,个别孩子手里还拿着面包牛奶,嘴巴鼓鼓囊囊的。
当然了,正常情况下,孩子会自己打开车门,带上东西,快速下车关车门,连跑带跳地赶向学校。
其实,上学时候,走在通向学校的路上,看到孩子上学的形态不同,就能判断出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那些急匆匆赶向学校的孩子,绝对是中等以上的孩子。那些拖拖拉拉慢腾腾地挪动脚步,很不情愿的上学去的孩子,一般来讲都有点厌学情绪。
后面两年,我转到学校后门服务,服务对象是那些开摩托车、踩单车、开电动车的家长。
学校有规定,从大路右拐进入学校路道的二轮车,就在后门停车;而汽车只能在前门停。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打开车门时和二轮车发生碰撞,但是,有些开汽车的家长却一定要在后门停车。
我们向家长宣讲劝阻、向学校反映要求班主任通知学生,还是阻止不了汽车在后门停车下学生。他们的理由很多:孩子快迟到了、下雨了、孩子的班级离后门近等等。
学校后门紧邻小区的一个出入口,再过去是市场,各种车辆行人非常复杂。后门那里又没有明显的学校标志,经常有人夜里把车停在学校后门口,早上又不及时开走。我们只好在车窗上贴提醒告示,让车主下次不要把车停这里,或者通知交警、114挪车。
有些外卖小哥,径直把电动车停在学校后门口,急匆匆跑进小区送外卖,被我们叫返挪车,问:为什么这里不能停?我们告诉他,这里是学校。他一脸懵逼,转来转去看半天,找不到学校的标识。
我曾经跟校领导反映过这个问题,建议在后门设置明显的学校标识,但没有下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