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呼吸通元气,神光满太清。”呼吸是人之生命的存在基础,内外之气交换,吐故纳新,是生命力的源泉。
人体主呼吸的脏器是肺,而实现呼吸的门户则是鼻子,所以清代《非香烟法》说:“肺气通于天,鼻为司香之官,而肺之门户也。”而对呼吸影响比较大的是呼吸气体的质量,所以《黄帝内经太素·卷六》说:“肺气通于鼻,鼻和则鼻能知臭香矣。”
宋代马远 竹涧焚香图香,通常指原始香材或由香材制成的香品,香的统一特点是通过一定方式散发馨香,而这种馨香被古人认为是高质量的气体,除了好闻之外,还能作为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药物,这种理念被称为“香药同源”,香医正是这种理念的产物。
早期人们用香,主要还是用于行礼和增益生活质量,行礼如祭祀神明,又如面见长辈需要佩香示敬,而汉代焚香或佩香示敬尤为盛行。而随着神仙方术的盛行,一方面由于香气的养生价值,另一方面由于香气氤氲的神秘感,颇受方术家的喜爱。
《非香烟法》:“神仙服气,呼吸为先,清浊疾徐,咸有制度。”西汉神仙方术家使用熏香,而东汉早期道教则更多地采用熏香、浴香进行斋戒祭祀,东汉《太平经·乙部不分卷》说:“夫神、精,其性常居空闲之处,不居污浊之处也;欲思还神,皆当斋戒,悬象香室中,百病消亡”。但人们更重视香的养生药用价值。
清代丁观鹏 是一是二图《非香烟法》:“而黄帝、歧伯之绪言遗论,亦谓心肺有病,鼻为不利,分营析卫,示理明察。”魏晋时期,交通便利,对外交流贸易更加频繁,大量香品传入中国,香药价值被发掘的越来越多,很多典籍记载,如《南州异物志》、《广志》、《南方草木状》等,鸡舌香、青木香、藿香、沉香、乳香、甲香、苏合香等大量香品被记载在典籍中。
香品自身散发馨香或通过焚烧加热散发馨香,其“香医”原理是怎样的呢?
《非香烟法》:“夫人具形骸,俨然虚器,在气交之中,象邮传之舍,寒暑燥湿,五六互换,腥膻焦腐,触物不同。气有宛曲,则血为之留连;气有骤激,则血为之腾跃;气有不足,则血为之槁绝;气有过量,则血为之滥溢。”这是说气的乖戾不合对血的影响,也即对人身体的影响。
香通过改变气体质量,改变对身体的影响,人的呼吸直接影响的是人的气血,而气血是人身体存在的两大物质基础。所以《非香烟法》说:“养生不可无香。香之为用,调其外气,适其缓急,补阙而拾遗,截长而佐短。”
在明代周家胄的《香乘》中记载了一则“香药去瘟疫”的典故。汉武帝时,西方有国家的使者来到中国向汉武帝献香,但汉武帝以为是平常香料,并不缺乏,就没有礼遇这个使者。后来使者借着武帝游玩机会献香给他,但武帝把这些像枣一样的香材放到库房。后来长安遭遇瘟疫,西国使者称焚烧一枚香料可以除去邪气,后来果然应验。武帝备置厚礼送使者回国。
古代香铺《非香烟法》记载:“《汉武故事》称,武帝烧兜末香,香闻百里。关中方疫,死者相枕,闻香而疫止。”
当然,很多香药的价值由于其神秘性而被夸大,但是香药具有的价值却不容忽视,在《神农本草经》、《肘后备急方》、《千金翼方》等很多医书都有记载。
《非香烟法》是清代董说的作品,其中有《香医》一篇,专门列举了各种身体不适应当使用的香材、香品。
呼吸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很多情况下,身体的不适正是由鼻而入的,而同样,调理身体不适,也可以考虑爱护我们的呼吸,其中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品闻馨香,品闻的方式也不同,可以直接品闻、焚香、蒸香等,当然,不同的香材如药一样,也需要对症,不能盲目。
宋人十八学士图(局部)宋代哲学家邵雍的一首《香》诗的节选:
安乐窝中一炷香,陵晨焚意岂寻常。
祸如能免人须谄,福若待求天可量。
香以养生,亦能养性,令人身心自然坦舒,无所滞碍。香医,让人的呼吸更加流畅舒适,不但有益于身,也有益于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