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的路径虽然有所不同,但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痴迷,二是他们都具备不被社会舆论裹挟的自信与坚毅。这两点里,也许第一点是最难能可贵的。正是因为对事业的执着,他们才能在起跑落后的情况下坚持下来,后程发力成为领域内的佼佼者。
“起跑线”可以指代教育背景和科研起点,当然,“起跑线”也可以泛指离开学校环境之后的成年人创业的初期。第一份工作,第一个任务,第一年的表现,甚至创业前几年的成绩,都可以视作“起跑线”。当同质化严重,千军万马争过同一座桥的时候,“起跑线”确实重要。谁率先冲过桥,谁就可能获得很大的先发优势,但这样的优势绝不可能让过桥者真正脱颖而出,因为他只是循着常规跑路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不论是在科技领域还是商业世界,真正成为领袖的,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往往都是那些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他们凭借着“源头创新”一骑绝尘。要创新,就必须在自己通过了那段拥挤的起跑赛段之后,敢于放弃舒适区,不怕挑战,大胆尝试新的发展方向并持续不断地努力。
事实上,任何时代都有少年得志、一鸣惊人的幸运儿,也有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负重者。人生的成功既有社会公认的一些标准,也应当有自己的定义。其实,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因为它本就不是一场比赛,而是时时刻刻的体验。每个人沿途的风景都不相同,终点也不一样。所以,与其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如先想想自己期待的终点在何方,以及想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