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开学,我浏览批阅完了七1班的第一篇作文一一写九月份由夏入秋的变化。为了降低难度,我把范围缩小至校园。还发了两篇曾经的作文引路。但是无论怎么讲,学生的作文是最好的回应。
我感觉较欣慰的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句子还算通顺,字还能认识。
他们作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不敢真写或不愿真写,套作或抄袭。
会写的前提是愿写,是真写。那为数不多的几位,要么套作,要么抄袭。当然学不会,写不好。
2.写不出变化,秋到校园有哪些季节特征他们根本不知道。
为什么这样呢?显然是生活经验不足。也没有进行过细心观察,更没有把我之前告诉他们的提前准备放在心上。生活永远是作文内容的来源。把学生关在家里或教室里,不把学生引近自然,引入生活,写作时他们只能胡扯。
这些同学因为生活内容不足,导致作文内容不足。沒有内容支撑的作文当然只能胡言乱语了。
3.读写分离,语言平淡。
稍好一点的同学,能写出特征,但语言极平淡,阅读课文时学到的拟人、比喻根本不知道用或极少用。
其实,阅读是写作的梯子。生活里的内容如何表达?方法就在阅读的文本里。跟阅读学写作,跟课文学作文是最聪明的选择。
这一单元课文《春》里比喻、拟人随处可见。秋天到了,白杨树之类的树叶开始从变黄,慢慢飘落,典型的比喻是黄蝶。草虽绿但已开始结籽。可以用小草非常着急地结籽,告诉我们秋天来到了。这样拟人就用上了。
这样跟着课文边读边模仿,语言的味道就有了。
今天接触到一学生家长,说小孩就是写不好作文。综合上述,写不好作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生活内容贫乏或自感生活内容贫乏
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大多内向,喜欢宅在家里,甚至有“社交恐惧症”。改善的方法不能靠学校或老师,只能靠身边人的引导,导向自然,导向人群,导向环境。
第二种情况属于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
2.阅读积累太少,无法从读物中悟到写法。
这类同学有两种情况:
①阅读的量不足。
这种孩子多好动不好静,坐不住。读书走马观花,没有批注,没有摘记。
对这样的孩子要用制度约束,强制其端正态度。当然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去发现书中乐趣,去享受读书,去分享读书。营造读书的氛围、环境。
②阅读的质不高。
这类孩子专注度不够。又没有积累的习惯。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不会读书。
这类学生要加强读书的指导,从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怎么展示阅读成果等角度引导学生走进深阅读。
总之,写作文难,难在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难在在阅读文本中发现写法,难在在写作实践中练就写功。但只要我们以生活为源,以阅读为梯,晓内容悟写法,作文难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