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站到桌子上么
“昨天晚上谁又在自习课上说话了,给我站出来!”一声咆哮就像一盆凉水泼在身上,原本还有些困意的同学们立刻都清醒了。
校长继续扫视全班,冰冷的目光让大家都不敢与之对视,多看一眼都仿佛受到了良心上的拷问。
“赶紧站出来,我知道是谁,如果你还不出来,那么全班同学都去外面罚站一小时!”
不知道谁的铅笔滚落到地上,有个女生哇的叫了一声。
多年之后那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不记得是哪位同学站了出来,结果如何。但是我始终记得,在这里如果不遵守学校的规则,那么就要受到惩罚。理由是,你违反了规矩,就是在破坏学习氛围,影响其他想学习的人。
好好学习=遵守校规;遵守校规=好好学习。我一直对此笃定的坚信,奉为学生时代的至理名言。
我从小就被送到几百里外学校读书,初中开始就过着住宿生活。在这种寄宿学校里,它的招牌是军事化管理,近乎变态的严格。玉不琢不成器,小树不修理不直溜。教育就是铁拳加循循善诱,铁的纪律和积极地学习态度是好的成绩的保证。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学到的第一个人生准则便是守规矩。那时候我们班主任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要做一个好学生,前提是要遵守班级纪律,其实那些纪律就一条,一切影响学习的事情都要严格禁止,比如上课随意说话、上自习说话、无故旷课、晚上私自外出打游戏等等,当然也包括带手机、谈恋爱等等。于是每天都有人被请进了校长的办公室,然后是家长,更有几位害群之马被开了学籍。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好学生就是严格纪律管出来的。那个时候我们学生和家长评判一个学校的好坏,主要看这个学校管得严不严,所谓的差学校,就是那种学生们特别能折腾,违反校规校纪没人管,老师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地方,什么早恋、打架、逃课都成了家常便饭,至于说上自习说话估计都不算事。
倘若在那个年代,有老师让学生站到桌子上去,那一定是体罚吧。足够有创意。可是当我在一部电影里看到类似情景时,我却再也忍不了了,都说不听话的学生是害群之马,可是如果老师也带头这么做,那还有可以学习的地方了么,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了。
你可以想想一个老师在讲课时自己站到了桌子上,而且还没有完,他不仅自己上去了,还鼓励全班同学都站上去。这样的场景多么让人感到震惊与怀疑,简直是教育界的异类。就像是《笑傲江湖》里的魔教一样让人憎恨。
对呀,哪有这么讲课的,如果老师都这么做,那课也不用上了,大家都成了散兵游勇了,还有人去学习么。
这部电影是《Dead Poets Society》,中文叫做《死亡诗社》。这个名字就是一个十足的异类。
有人推荐这部电影对写作课有用,于是我便找来看了一遍。然而我看到的不是写作课,而是一场关于教育的真理大讨论,那个老师在公开挑战学校的教育理念。
无论哪个时代,学校对学生们的要求一成不变,那就是在学校要听话,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然后是好好学习。当然了,学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人才,那些能够改变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而在学校里他们就是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成绩要足够好,最好拿个年级第一,行为要足够规范,一言一行都是全校师生的榜样。
可是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是,很多人毕业后再也不想学习了,更有很多人认为上学没用,读大学就是浪费时间。于是乎,他们再也不读书、再也不学习。每当遇到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资不如一个清洁工,就更加坚定这种观点。
可是话说回来,教育是什么呢?
那位带着学生们站到书桌上的老师,给出了一个答案,就是独立思考。
于是,你可以看到他不断挑战学校的规则,把课堂搞的“一团糟”。
他先是带大家站到桌子上,告诉他们这是在用不同视角看问题;接下来又在第一节诗歌鉴赏课上下令撕掉教科书,所有人都把书全部掉成碎片,开创了一个先河;后来又在课上带大家走路,记住这不是体育课。
结果不用猜都知道,这样的异类怎么能留在学校呢,他的行为遭到了全校老师和家长的极力反对。最后他被学校开除了,对,一位老师被学校开除了。
那么他的学生们怎么面对他的离开呢,是无比留恋、无限不舍。因为在他的课上,学生们学会了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尽管他们在现实中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他们已经开始觉醒,决心做一个有独立意识和思考能力的人,而不再是活在大家的眼光里、家长的期望之中。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他们赢了。
当然了这里面需要补充一点,独立思考不一定非要都去站到桌子上,主动挑战各种规则,而是让我们去主动探索。
好比一个是别人教什么我们学什么,另一个是我们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知识。这两者的区别不是主动与被动,而是我们也开始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的。
规则与纪律有用么,肯定有。但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不就是把一个个猴子教化为人,猴子是用本能和情感来思考,而人却会用思维和逻辑去思考。如果与这个本质相违背,那么再好的规矩也是枷锁;如果它们目标一致,那么再苛刻的纪律也是成长的沃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