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写作打卡群之前,自信满满,自认为平日里看书良多,遇事见解也蛮多,坚持日更两星期不在话下。可现实却啪啪打脸,写到第三天,却已经感觉快要写不下去了。
原计划是每天写一篇书评,写了两篇之后,现在连书评也不知道怎么写了。今天本想写一篇心理学著作的书评,写到一半,发现又成了堆砌作者的观点,自己都感觉没有写下去的必要。于是,又把它全删掉,苦思冥想到现在,只得写篇感想来凑数。
记得初中的时候,仗着成绩好,内心也是蛮心高气傲,以为自己什么都行。班上有一个同学,画漫画画的特别好,他也没学过画画,只是偶尔自己照着漫画书画。看到别的同学对他赞赏不已,我心里就不服气了,不就是照着画嘛,我也可以。于是,周末放假在家,自己拿着漫画书,闷头照着画了两小时,画完之后,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惨不忍睹。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真有天赋这一说。那次之后,所有我第一次弄不好的东西,我就不会再抱太大的希望能把它学好。
这样的想法一直影响着我的写作生涯。高中时,见过同班同学写的作文后,我就对自己的写作失去了信心。同样两节课的作文课,人家写出来的东西读起来是那么地优美和有思想,而我的只是在那凑字数,偶尔写的好的是那么几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至于其他的文体,自己是根本不知从何下笔。于是,写作的想法虽然一直都有,却再也没有坚持过。
大学到工作的这几年,我一直在疯狂地看书,把看书当成了自己的爱好。但是,却一直感觉少了点什么东西。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似乎看书成瘾了,看过很多书却没记住多少东西,于是再找更多的书来看,希望能够在书里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结果发现是徒劳的。别人写的东西终究是别人的东西,光是看,并不能立马变成你的东西。
于是,开始有意识地边看书边做笔记,这期间遇到了对自己影响较大的几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平凡的世界》,《国富论》等等,这些书看了至少两遍以上,做了很多笔记,中间也夹杂了自己的感想。这时的自己以为完全吸收了作者的思想,写个文章,写个书评不是什么问题。现在才发现,写作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简单。单纯地罗列别人的思想并不算写作,而且写作除了要有自己思想之外,还必须要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让看你文章的人能够轻易看懂。
我就卡在了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