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悟(7):
有没有人告诉你要想成功就要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看那些成功人士好像什么领域都能侃侃而谈,问他什么都能说上个一二,但书读的多真的好吗?
孔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好像真的要“博学于文”才是对的,但是如果“博学于文”不能带来后面的“约之以礼”,博文也不过是无用功。来看看王阳明怎么理解“博文约礼”。
王阳明曰:“‘礼’字即是‘理’字。‘理’之发见可见者谓之‘文’,‘文’之隐微不可见者谓之‘理’,只是一物。‘约礼’只是要此心纯是一个天理。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 如发见于事亲时,就在事亲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事君时,就在事君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富贵、贫贱时,就在处富贵、贫贱上学存此天理;发见于处患难、夷狄时,就在处患难、夷狄上学存此无理。至于作止语默,无处不然,随他发见处,即就那上面学个存天理。这便是博学之于文,便是约礼的功夫。
“礼”字同“理”,如果“理”在表面上能看见就是“文”,通过“文”明白隐微在背后的“理”,即看的见的是“文”,看不见的是“理”,所以"文"和"理"其实是一个。“博”是多的意思,“约”是由繁入简、简化的意思。所以博文是为了约理,多读书,是为了明白理。
而现在大多人读书只是为了增广见闻,这样的目的导致离背后的“理”越来越远,学的越多,反而更不利于自身。增加太多见闻之后必将导致“意必固我”,执着心更强。在企业中常常见到那些刻意爱表现的人,不管什么都要说上两句,凸显自己很有才,好像读了很多书,其实背后为己的私欲越来越强。
王阳明认为“约理”更重要,要此心纯是天理,须就‘理’之发见处用功,如孝顺父母,不用学习,当看到父母劳动了一天身体酸痛时,自然会想到给父母按摩。难道需要通过去书上学习,才能知道要给父母按摩吗?即使你学到按摩的各种技巧,把父母按的很舒服,但内心并没有孝顺的心,这是孝顺吗?
这和那些戏子有何区别,看电视里孩子给父母泡脚,但那个人压根就不是孩子的父母,只是为了演戏需要。主要看你是否有孝顺的心,所以“心即理”,理要在心上求,不在外面求。如果能通过读书感受到孝顺父母的心(理),那么这样的读书才是“约理”,才是有意义的。
再有一类人读了很多书,好像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背诵了很多知识,但是到了工作生活中总是用不出来。而还有一类人不管你问他什么,他都能给你开释解惑,好像无所不知。
孔子曾问弟子:“你觉得我能回答大家的问题,是因为提前学习了很多,看了很多书的缘故吗?”
弟子:“难道不是吗?”
孔子:“非也,吾道一以贯之”
可见孔子明悟背后的那个“一”之后,万事万物不管如何变化都在“一”中,全部贯穿起来了。开悟之后的圣人都是如此。那这个“一”是什么?论语里说是“忠恕之道”,用王阳明的“心即理”更容易理解。
万事万物都在心上求这个事的理,这样不管什么问题,都能找到背后的理,读书无非也是为了此心此理,否则读书是为了什么?如果真的开悟明了理,不读书同样知晓天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