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涛#【特别鸣谢荆涛老师】
语录:心正事就正,事正气就正。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一种做事的框架,在这个框架里做事,才是合乎规矩的;超出这个框架,就是一种不合乎规矩的行为。但是有人问,合乎规矩有何用?难道规矩是法律吗?规矩是一种价值规律?当然不是!世界上打破“规矩”,重新定义“规矩”的正面故事举不胜举,但是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仍旧处于一个更大的规矩内。也就是说,人类的所有的合法成功案例,都在规矩内成型。规矩是起决定性的,它规范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让一个人的心长时间处于“正确”的位置上。只有心正,事才能正;只有事正,气才能正。当然世界上也不乏“心术不正”的故事和案例,以其失败的结局告诉世人:“做人莫要‘心术不正’。”
以前有一个商人,他是一个做生意的好把式!他靠贩卖粮食起家,后来贩卖茶叶和丝绸,也经营过药材,如今成了一名盐商,家缠万贯。对于这类有名望的人而言,他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做生意也会非常讲信用。后来,这个商人为了继续拓展生意,就从老家找来自己的堂弟,让其堂弟负责酒厂一事。
商人虽然委托其堂弟全权负责,但是也对他约法三章,即不能售假、不能掺假、不能触及商业规则。不能售假,就是不能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不能掺假,就是保持酿酒的纯正,不能掺水、不能二次勾兑;不能触及商业规则,就是不能违反法律。
起初,这个商人的堂弟坚持原则,酒厂的生意非常好,商人非常满意。后来,商人的生意做大了,便南下去广州发展。没有商人的监督,商人的堂弟便开始为自己谋求“私房钱”。当然,这个人是个聪明人,他明白“约法三章”的背后“约”的是钱财。他深信一句话:想要发大财,就要‘顶风作案’!于是,他开始一系列的“造假”行为。
首先,他从外地拉来便宜、低档的酒冒充自己酒厂的“高档酒”去卖。其次,他开始二次勾兑、稀释原浆酒,每一斤酒“掺水”二两。通过这种方式,这个人每个月可以谋私利数百两银子。但是“造假”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的,许多客户发现酒的品质下降,或者酒的品质出了问题,便不再购买他的酒。到了后来,酒厂的院子里囤满了酒……即便是之前酿造的好酒,也卖不出去了。
得知此事,商人急忙赶了回来,然后走访客户了解其中的原因。有一个客户说:“老板呐,我们这么多年的交情,就让你这假酒轻易断送了!”而另外一个客户也说:“您这酒一定是掺了东西!”这位老板先是向客户们赔礼道歉,甚至纷纷将酒钱退回。后来,他向自己的堂弟“开刀”,他的堂弟只能说出实情:自己赌博欠下赌债,一时鬼迷心窍,从里面捞了不少油水还了赌债。老板并未深究此事,而是把堂弟送回了老家,不让他继续参与酒厂的管理与经营。
商人依靠自己的“危机公关”能力和早年创下的口碑,最后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原谅。酒厂经过停业整顿后继续开业,生意才渐渐好起来。
心术不正,是一味经商的“毒药”!许多人都毁在了心术不正上!因此有人说:“心不正则事不正,事不正则气不正。”如果一个企业领导心术不正,恐怕这个企业内会形成一种“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现象,一个人的坏风气“败坏”了一个企业的风气。这样的悲剧故事,举不胜举。比如,某企业老总吃拿卡要,生活奢靡,其部下也是如此。最后的结局是,这个企业被一群“蛀虫”啃光了,企业破产倒闭。再举个例子,某商业组织内拉帮结派现象严重,一个帮派总是排挤另外一个帮派,并产生大量“内耗”,这也导致许多部门、岗位存在严重的推诿扯皮现象,决策得不到执行,组织改革更是无从谈起。后来,这个商业组织也因经营不善而被另外一家企业收购。
所谓“心正”,有三个表现。第一个表现,讲良心。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扪心自问:“我这样做到底行不行?”如果我们的心与道德不符、与伦理不符、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不符,就已经背离了良心。失去了良心,也将会游离于“规则”之外。第二个表现,讲真心。追求“本真”,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一个人求真、求实、治国平天下的核心。如果一个人“弄虚作假”,背离了本真,也就会走上谬误之路。俗话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只有讲真心,才能走上成功之路。第三个表现,讲公心。公心,即公平之心,做事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如果一个人做管理失去了公正之心,就会引起组织内的矛盾。我们都知道,组织管理矛盾对组织管理的破坏力甚大。只有公平公正,才能为组织营造出良好的管理、执行氛围。
“三心”,即良心、真心、公心。这“三心”就是心正的表现。另外,商业组织的管理者还要讲一点爱心和诚心,有了爱和诚意,或许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