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直以来都挺喜欢追光动画的电影,早先的《杨戬传》,就喜欢其水墨画的风格
这次《长安是三万里》的故事脉络,大唐诗人追寻人生理想的故事,表现了两人的深厚的友谊。也展现了大唐盛世芳华的长安,也展现了安史之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长安。
而主角高适就是我们普通人。
一、年轻时都在努力追寻梦想
大唐盛世,安史之乱,边塞战争。
人物着重刻画了两人,一是边塞诗人高适,另一个是诗仙李白。他们两的友情的羁绊。
在网上也有看到不同人对于李白和高适。有很多年轻人喜欢李白的豪放不羁的个性,但是李白从头到尾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
高适一心想要从军,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高祖父曾经是赫赫有名的将军,家道中落。父亲因病早逝,母亲早亡。高适自小喜欢舞刀弄枪,而对读书不感冒。父亲也发现他在读书兴致不高,而习武方面有天赋,习得父亲真传。
父亲去世后,高适才16岁,离开老家讨生活途中与李白相遇,结为好友。
李白家族有钱,可是经商的,被人鄙视。按照唐朝当时的律法,重农轻商,就算是你家财万贯也不一样被朝廷待见,所以需要朝廷有威望,有权势的人举荐。
李白就一直想当官,十多年都是碰壁,不久还遇到父亲病逝,自己的家产被哥哥们瓜分完毕。穷困潦倒,不得志。好在李白喝酒能写诗,最后得到赏识,荣升翰林学士。
他的圈里都是大咖,王维、王昌龄,贺知章,杜甫等。那时候高适还是默默无闻,没有获得从军的机会。
李白是个富二代,有钱,嗜酒,混迹各个名利场。酒过三巡,就诗兴大发,滔滔不绝。
奉行千金散尽还复来,视金钱如粪土。
但是高适不喜欢这种生活方式。
多次收到李白的信,千里迢迢只为见到老朋友见上一面,没住两天就立马走了。
二、开始理解李白,高适开始坚定自己的内心
作为老朋友,李白对自己的才华绝对的自信,鼓励高适读书,就如铁杵磨成针的耐心,慢慢去磨,说自己也得用工刻苦,给高适很大信心。
李白就一直想当官,十多年都是碰壁,
不久还遇到父亲病逝英年早逝,自己的家产被哥哥们瓜分完毕。穷困潦倒,不得志。大病一场,差点死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这次找到高适,聊聊天。
告诉高适自己要入赘,可以一改自己商人之子下民的身份,就有机会考取功名。问问高适的建议。朋友高适反对,无法同意。因为高适就想再现祖父家族的辉煌。
此时高适也是孤身一人,家贫,也没有功名,并没有能力成家。
而李白也问过另外一个好友孟浩然,那位好友答应了。
三、高适的家国情怀
因为大唐北疆的安危让他惴惴不安,不断胡人来袭。
写下了著名的《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四、李白的释怀
年迈的李白,被赦免回江陵的片段。人生会经历很多事情,回想起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怀。
写在最后
高适和李白就是两个极端。李白是有大才的人,大开大合,大喜大悲。而高适比较收敛,人间清醒的普通人,有自己的坚持。当然李白,也有自己的坚持,高适最终成为当代诗人做官最厉害的那个人,也跟他懂政治,懂军事有关系,不同于李白一生最关注自己的怀才不遇。
开局李白是富二代,是大才子,高适是非常仰慕的,同时也理解李白有鸿鹄之志。两者都有报负和理想。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成就,是一生知己。
李白是孤独终生的,但是他也是幸运的,晚年因为不懂政治,让自己陷入绝境。但是他有好朋友高适,关键时刻想办法托人救了他一命。
高适懂着用智慧保护身边的人,如能遇到,人生之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