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颐《归牧图》1888年作
款识:夕阳牛背影如山。光绪戊子仲冬宵窗,山阴任颐写于沪城碧梧轩。
钤印:“颐印”、“任伯年宜长年” 。
竹林深处,琅玕密聚,暮烟轻拢,水牛双双,低首背向啮草,童子在侧牵引,恰如画题所示,入画者乃夕阳放牧之景。
本幅题材,亦有另一幅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写于同年“嘉平吉日”,亦即“仲冬”之时。两者尺幅相若,设色相近,同题,构图却有別,“故宫本”见禿枝栖倦鸟,牧童负笠,扬鞭放牧,意态悠闲。
本幅布局较稠密,层次井然,洋溢田野之趣,牧牛躯体硕大,毛质绵密,着重背向之描写,两画则呈一致,似为相若时间所出。画上题写于“沪城碧梧轩”,此亦画家斋号之一,盖他在1881年刻对章,边款自署“碧梧轩主”,又订润例曰“碧梧轩润格”。
李可染《冬牧图》1987年作
款识:老松无华万古青。岁次丁卯秋八月,可染于师牛堂。
钤印:“可染”、“孺子牛”、“日新”。
黄胄《牧牛》1983年作
款识:癸亥年四月,雨夜风痛。黄胄于思远楼。
钤印:“黄胄之鈢”、“蠡县梁氏”。
吴作人《藏原犇犛》 1987年作
款识:藏原犇犛。
沙漠之驼,雪山之犛,于滇藏高原之地尽为人劳役而称扬。其可乘骑供运输,以餐以饮,用其皮毛筋骨。驼识风声,犛辨雪径,不遭失足雪坑之险矣。犛牛亦称牦牛,广见于西山径第二。余曾历其地,健足河西,纵横千里之旷貌,今忆旧游而图之。1987年丁卯岁春,作人志于京西郊。
钤印:“吴作人”、“寥廓”、“作人写意”。
赵少昂《水牛》
释文:一泓绿水歌劳止,片刻清涼解苦辛。喘月耕云明日事,牧童前岸笛声频。
款识:乙未(1955)新春,小忆旧歌,少昂画就并题。
钤印:赵、少昂、东渡扶桑西访英伦欧洲诸国
张大千《放牧图》1979年作
款识:悲鸿以画马名,不知其画牛尤为胜绝,叹为数百年来所未有。予尝效其笔意为之,悲鸿乃大赞,嗟如湖州之视彭城也!悲鸿下世已逾十载,予亦老病,偶作小景,恨不令故人见之,掷笔慨然。六十八年,己未四月,八十一叟爰。
不受田单用,毋为甯戚歌;陇头耕已毕,放牧自婆娑。此宋人句也,令人想见太平景象。漫复书之。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千父”。
徐悲鸿《牛》
款识:悲鸿。
钤印:“徐”。
徐悲鸿笔下动物出诸写实手法,且各有喻意。他喜牛温厚敦实,三十年代画牛,曾题“泰平岂容希冀……恨画饼之不能充饥也,不然者,吾自入画为牧童,意良足矣”,可见他借画传达对升平生活之希冀。
本幅画中见一牛直立,抬蹄搔首,姿态生动,描画符合动物之身体结构,是长期写生积累所得。从画风及题款书法观之,或为四十年代作品。
李可染《犟牛图》
款识:犟牛图,可染。
钤印:孺子牛、可染、李、陈言务去
齐白石《柳牛图》1937年作
款识:伊藤仁弟清属。丁丑元旦制于旧京。齐璜。
钤印:“白石”。
白石好画牛,别饶趣味,极具农村生活气息,这与他儿时的生活体验有关。
白石一生画牛变化无多,大多背影示人,配以垂柳枝条,本幅杨柳更是薄染淡翠,绿叶盈枝,随风荡漾,茵翠铺地,春意洋溢画面,属同类题材中鲜见者。
任颐《牧牛童子》1890年作
款识:光绪庚寅中秋后三日。伯年任颐写。海上寓次。毅卿仁兄索画,署款归之。庚寅嘉平二十八日。任颐再记。
钤印:“任伯年”、“山阴任颐”、“任颐之印”。
王震《牧牛图》 1892年作
款识:舜琴仁二兄大人雅嘱并即正之。壬辰(1892)夏仲王震写。
钤印:“王氏一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