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河南一个叫驻马店的地方,驻马店古为驿站,故得名。河南古为中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近代由于文明形式的变迁,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便逐渐没落下来。河南历来都是产粮大省,但有名的饥荒也多集中于此,民国时期有1942,新中国成立后有“三年自然灾害”,我的家乡所在地,75年的时候,又赶上板桥水库决堤(号称人类科技事故第二,仅次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整体而言,我的祖先们过得并不轻松。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经济经济底子薄,人口众多,改革开放后, 开启南下进城务工风潮,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河南人开始“名声在外”,诸如“十个河南九个骗”,“井盖省”等等,工厂招工也开出条件“拒绝招录河南籍员工”。所以在外的河南人身上通常没有很明显的家乡认同意识,诸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那都太遥远了,加上现阶段河南人整体观感印象确实比较差。我上大学的时候,同学还经常开启地图炮,当然最后,很多人跟我说,我改变了他们对河南人的固有印象,也算我没有给家乡人民丢脸。
我的家乡在驻马店下面的一个小乡村里,祖祖辈辈都居于此,爸爸是因为当年念了师范,就分配到镇上的初中当老师,我们家也就从村子里搬迁到镇上,今天要讲的故事呢也就发生在这里。主人公是我爸的一个同事,这个人名叫王明伦,在我记事的时候,已经是快要退休的年纪了,此公相当好玩,经常会有些相对时髦或新奇的举动。
我小时候有一回,不小心吞了一枚一角的硬币,我爸采取了保守的治疗方案,天天让我喝香油,还有就是吃整根整根的韭菜,寄希望于润滑肠道,能最后自己拉出来,免收手术之苦,于是我大概连续每天吃韭菜,喝香油,搞了三四天,不见效果,我爸着急还去请教过他。在上世纪九几年的一个小镇上,此公是我印象中第一个开始有跑步习惯的人,每天坚持,到现在,想起他来,印象中他好像还穿着当年中国最流行的胶底鞋。后来自己去了县城上初中,上高中,回家的次数少了,但每回见到他,他还总是会拉着我的手,说我将来肯定像小叔一样,能有出息,(小叔是他的学生)。
历来开一代先河,启潮流之先的人,往往是大勇之人,这也是我到后来每当想起他,佩服他的地方。在一个小镇上,有一点八卦,立马给你扒个底掉, 人与人之前的关系往往微妙而复杂。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统计,西方的大文学家里,出身小镇的比例非常高,因为写小说,就是写人性,出身小镇的人,对于人性的复杂,人与人之前关系的微妙往往相对敏感,刻画起来也显得十分真实。此公能在那个年代,在一个小镇上,有如此举动,在我看来,一曰见识,二曰勇气。当然啦,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校里的其他同事背后议论的焦点,那些言论呢,通常也没有恶意,但略带一点戏谑,是我觉得不太舒服的地方。
我曾以为他身体应该会很好,直到大概是上高中的时候,某天回到家,突然听说他得了偏瘫,我甚是诧异,虽说在农村里这种病很常见,基本上都是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但把他跟偏瘫联系到一起也是我一时间难以接受的。后来才知道,此公年纪大,身体也确实很好,有次春耕,犁地需要有人压犁地,此公不服老,重体力劳动后,脑血管破裂.......
今天在这里讲他一曰纪念,一曰惋惜,因为慢慢的父亲也到了要退休的年纪,我其实挺希望他能养成个锻炼的好习惯,我爸也说,如果能有个伴,早上一起跑跑步也挺好的,可是在这个小镇上,20年过去了,开风气之先的人成了人们口中的笑谈,人们在谈论着别人的故事,也压抑自己的需求,努力的和众人保持一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