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若留学,怎么样呢?
说实话,我未曾留过学。所以,对于留学、出国,知之甚少。
本该毋庸置喙,但此方向作为大学毕业时所面临的选择之一,还是有必要试试搞清楚一些的。因此,随着几次机缘巧合之下,逐渐的了解了一点儿。当然,还不是一手信息,仍以二手信息为主。
01
第一次接触到留学、出国方面的信息,是在《走向共和》的电视剧里头。当看着一批批满腔热血的青年被派遣出留学欧美、学成归来建设母国时,虽然那会儿还是满目疮痍、日渐西山、腐朽入骨的大清国,但看着自己的国家逐渐发生一些新变化,变得与世界更接轨、与文明同进步,是相当激动、兴奋的。
如,詹天佑前辈(1861年4月26日至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修铁路工程,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特别是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
那会儿的留学,意味着与先进文明的接轨,完全是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
02
第二次再接触到的相关信息,是偶然又一次看到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当时还不是影帝的姜文为男主角,好像是重播吧。当看到姜影帝饰演的提琴家,住的压抑地下室等生活诸多不易时,我的内心是有些疑惑、震撼的。对于我们通过电视剧想象世界的孩子而言,那个世界本该充满诱惑、遍地机会,然而为什么把我们的姜影帝逼迫成为艰辛的旅美记呢?相当不解。但至少,出国或者留学好像没有那么难了。
03
第三次接触到时,是在2007年的大学时代。当时,院系有“1+2+1”的几个推荐名额。然后,我们班一个非常漂亮、优秀的女同学最终出国了,成为我们班唯一上学期间去腐朽的资本主义美国、真实的打入其内部并生活两年的孩子。说实话,那会儿,我还是羡慕的,但仅仅是羡慕而已。因为我明白留学背后的最直接的代价,不仅高昂的学费等开支无法承担,而且自己也资质平平万一出国给祖国母亲丢脸可如何是好,这个事也大啊不是。
04
第四次再接触到的,是近年新闻时不时报道的有关留学的负面新闻居多。如,海龟们归国就业难、薪资低等。特别时前一阵子一篇大意为父母省吃俭用的花销一大笔钱供女儿吧留学国外,可毕业归来时,找工作都很难而且月薪3000左右吧。若如此,仅留学的经济成本而言,这笔投资什么时间才能收回?那会儿起,对留学再次充满了疑惑、不解。
05
直到近日,在一个暖洋洋的下午,多查看了几个有关海归的资料后,似乎更明白了一些。
确实,在这个新时代,世界已越缩越小,或者已叫“地球村”。当然,是从人们交往的密切性、便利性角度而言。在此过程中,互联网的兴起及迅猛发展居功至伟。当世界被缩小之后,那些因距离而产生的利好开始消失。
第一是身份。早期海归总带有别样的光环,回国都感觉满满的优越感,总觉得哪哪都比别人高一截。然而,随着海归不断增多,这种优越感逐渐消失。说实话,海外经历着实可让履历增色,但很难再让人仰视,特别是对于留学的非名校生而言。
第二是学历。据报道,当海归们学成归来,除了顶级名校的学历依然坚挺,更多的海归毕业生就业并不乐观。据《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44.8%的海归收入在6000元及以下,而且,83.1%的海归认为专业与工作岗位不契合。若如此,例四的情形也就好理解一些了。
第三是模式。之前,国外领先的技术、模式等确实较多,有时,把海外的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直接搬回国内,便是财富。而今,信息不对称鸿沟已逐渐被填平。何况,很多时候,一些海外已开始山寨中国的互联网创意,比如支付宝、共享单车等。
06
世界已被缩小,若我们还用旧思维看待世界,恐怕局面不会乐观。对于留学而言,我个人依然认为是件好事。若有机会出国、留学,条件也允许,自律性也强,那不妨出去;但若没有好的学校或者好的专业,特别是条件一般的,建议还是慎重留学。毕竟,若把同样的资金、精力,放在时下高速发展、变化的国内,用来创业或投资或其他,可能更有意义。
但是,思维体系的构建,特别是国际视野、大局观的养成,对个人而言,不论出国、留学与否,依然重要也有必要。
欲知更多资讯,劳驾各位小主,先请回顾往期。
或者,关注一下“有一种静叫做反思”,亦可获得更多。
欢迎大家多多交流、探讨!
或许,我们思想的碰撞,会使我们都会有意外的收获!!
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