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读了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振聋发聩,让人深省。
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课本上有的、私下里能找到的都认真去读。现在想来,喜欢的是另类、深奥的文风,以及一知半解的快乐,对于深层次的内涵并没有读通读懂(现在恐怕也没有)。
大学以后到上班,到现在又是二十多年,确乎没有多少时间再回头去读,能回想起来的,不过还是书本上的那几篇文章,还是那几个人物。而且越来越觉得模模糊糊,不知道都写了这什么。
这段时间,很多消息说鲁迅先生很多文章要撤出教科书,扯的内容也很多,东拉西扯的不在少数。倒是激起了重读鲁迅先生文章的兴趣。翻箱倒柜找到了十几年前买下的整套鲁迅文集——是在街头搜集的早年间的线装书——小心翼翼翻看发黄发脆的文字,希冀能重温一下过往的感受。
但这一看,过往的感受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心灵上的震撼。文字不再艰涩难懂,变得平易朴实起来。但字里行间传达的内容比过往更让人毛骨悚然——不是意境塑造的那种,而是写实的那种。简短简单的情节,表述着雷霆万钧的重击和警醒,清晰明白的表达出作者的愤怒和痛心疾首,书写着一个时代文人的责任和担当。
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长篇大论的铺垫衬托,没有晦涩的修辞,没有变幻莫测的故事情节……寥寥数语,勾勒着一个时代的风貌,清晰明了,让人刻骨铭心,甚至映射到今天和明天。
看来,有些人和书读过了就过去了,而有些人和书,需要一遍遍重读,久而弥新,明人耳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