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又亲近了世界

我又亲近了世界

作者: 芦苇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19-07-16 21:56 被阅读0次

    2019年7月15日观察日记

    我去幼儿园观察孩子,陪伴孩子了。

    当我很清晰地看到孩子的一言一行对他自身成长的意义时,我觉得,我又亲近了世界一步。

    (一)

    到了教室我还没有放下包,一个小女孩,她扭扭捏捏地朝我走来,她瞟了我几眼,好像看到了我,想跟我打招呼。我看了她,算是回应了他一下。

    等我放下书包,坐在教室的角落里观察孩子的时候,她又朝我走来,看着我,好像要跟我说话,却又不敢的样子。我回应她:你想跟我说话?她摇了摇头,然后又跑了。

    过了一会儿她又跑过来,在我附近,朝我笑。我很轻很轻地说:我想跟你说话。她又摇了摇头。我问她:你几岁。她伸出五个小指头。我问:你叫什么名字?

    她摇着头跑开了。

    我去跟她搭话,是因为我一个动念,我想给她一个确认,一个温暖,让她知道:如果你想跟陌生人说话,你是可以去尝试的,也可以去拒绝的,世界是会回应你的。

    (二)

    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女孩,两个男孩,他们坐在同一张桌子旁边做蒙氏工作。他们一边说话,一边做自己手上的活。

    作为PET讲师,我会时刻反应出父母的态度。要是父母看到这一幕,说孩子不专心,说孩子被打扰了,这怎么办?

    如果有这种想法,那说明父母的目地很明确,也很单纯,就是要去做蒙氏的工作。

    但是似乎孩子和父母并不相同,孩子是没有目地的。他们在跟物打交道,也在跟人打交道。这里没有哪个更重要,哪个更不重要。孩子追随他的感觉去学习。

    有的时候,父母巴不得孩子多交友,更好地融入集体中,有的时候,父母巴不得孩子更专注地学习。

    错过的是:父母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判断,觉得做工作的时候就要全心全意,觉得孩子跟其他同学玩的时候,就要放下手上的工作。

    而孩子呢,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手里握着教具,跟着自己的感觉,手上的东西吸引人就工作,聊天说话有趣就聊天。或许,他们也是在讨论手上的东西。(我没有听清楚他们在聊什么?)

    父母担心的是孩子的注意力分散,而实际上,孩子追随自己的感觉,把自己的感觉和人,和事物相联系,才有持久的注意力。

    小学和初中的孩子发现的注意力不足的问题,正是对学习毫无感觉,对学习的材料,内容,方法毫无感觉。

    (三)

    做早操结束,在楼下看到两个孩子面对面地坐着,表情很严肃,你扇我一个耳光,我扇你一个耳光在对打。

    我非常本能地想到,父母看到这一幕,又要心疼孩子,仿佛自己的孩子被打,一定会吃亏似的,打架是多么的不好。

    我想看到孩子们自己是怎么处理这事的,这是他们离开父母,与他人交往,建立社会关系,必然要学习的一课。

    我又不想他们冲突太厉害,伤到彼此。所以,我就走上前去,蹲在了他们身边,看着他们。

    他们看到了我,打了几下,停了下来,转过身去,背对背坐在,仿佛在生对方的气。

    一个孩子观察到我,似乎没有责备他们,于是转过身去,一巴掌拍在另外一个孩子背上。被打的孩子立马转过身子来,也拍打对方,越打越激烈。看他们的力量,大概是四六开,一个孩子的力量和主动性稍微强一点儿,另外一个也不甘示弱。

    我怕他们打哭了,继续上前,把自己的双手伸在两个孩子中间,这样就阻碍了他们继续打。两个孩子继续背对背,谁也不理谁。

    过了一下,等我放下手,较强的那个孩子,睡在了另外那个孩子的背上。那孩子学样子,也去睡他的背,试了两下,孩子慢慢地开心起来,相互倒在对方的背上,好像变成了玩耍。

    现在的很多父母,小时候都有被打的经历,那种痛苦压抑在心理,所以当下看到孩子被别人打,会特别痛苦,其实是唤醒了自己当年的痛苦。

    那么,两个孩子打架,在当下,他们生气,愤怒,很痛苦吗?

    冲突是人际关系中一定会发生的,它并不只是消极的,破坏关系的。关键在于冲突怎么被解决。

    如果父母将自己的情绪代入,大声地呵斥和教育孩子,孩子在冲突中本来的情绪会被叠加,被放大。

    相反,老师和父母中立一些,先看看孩子自己的体验,那么,孩子得到了一个允许:冲突是可以的,每个人都是可以去保护自己而做些什么,冲突也并不意味着我这个人不行,冲突也不意味着我不好,别人才打我。冲突是彼此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打架是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而已,只要表达出来,我就是舒服的。

    实际上,孩子的痛苦是得到了流动,最后关系得到了恢复。

    后期分享幼儿园观察到的规则,延迟满足,稳定性等主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又亲近了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px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