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志林
【声明:本文参加斯帝卡征文并被录用,已授权斯帝卡在其他平台发布】
乒乓江湖传言,没有打过“CL”的乒乓生涯是不完整的。这里的“CL”,便是大名鼎鼎的斯帝卡Clipper Wood。
四十年前,斯帝卡Clipper Wood横空出世,这是斯帝卡的第一款7层底板,也是世界上首款7层底板。自此,CL便开启了它的辉煌历史,将无数球员送上冠军奖台。
1999年的埃因霍温世乒赛,刘国梁在决赛中击败同样是直板的马琳,成就了中国乒坛首位男子单打大满贯。那时节,不懂球的胖子还是个精瘦的光头小伙,而CL却因他声名大噪。
多年之后,外置和内置碳板已经随着绝凶虎和破坏龙声名鹊起,老将张超还能凭借一把CL打破小胖在乒超联赛的不败金身。而远东的“萌妹纸”平野美宇更是用纯CL先夺世界杯冠军,再于亚锦赛上连斩三位国乒世界冠军选手折桂。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CL底板一经问世,便引来无数乒乓器材厂商竞相模仿,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浓浓的七夹风。然而,打来打去,七夹纯木最终还是CL最有味道。
毫不夸张,CL已然成为七夹板的标杆,在器宗大师或者乒坛“烧年”的武器对比库里,必然供奉着一把CL,他们在各种新板测评中总会反复强调,“比起CL……,如何如何”。
曾经小球时代的快攻板,大球时代的快弧板,从小球到大球,从有机到无机,CL一直在演绎着经久不衰、老而弥坚的神话。
那么,这块几乎被捧上神坛的神兵利器,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首先,外观素丽。斯帝卡的底板向来走简约古朴风格,手柄设计除了必要的logo外也从不花里胡哨。CL外形朴素,而侧结构中红色的“两道杠”十分亮眼,使得CL底板古朴中透着些许生气。两道杠业已成为众多七夹的外观标志,红的、黑的、白的,都得尊称CL为鼻祖。
其次,结构分明。作为硬七夹的经典,CL的结构为两面林巴面材加中间五层阿尤斯力材,木纹按纵横逐层正交排列,奇数层为纵,偶数层为横。核心三层较厚且几乎等厚,次表层稍薄,面材最薄,整体厚度接近7.0mm。CL又将第三、五层做了染色处理,也就是熟悉的两道杠。
再次,性能均衡。CL的结构既保证其清晰的手感,又保证了不错的速度,打透后那酥脆的手感令人着迷。手感好,控制强,可攻可守,CL是许多业余球友心中几近完美的神兵利器。
最后,搭配随意。CL是不挑胶皮的全能底板,几乎适用于任何套胶,无论是反胶还是颗粒,也无论是粘性还是涩性。无论任何类型,也无论任何厂商,来多少,它都照单全收。
曾有器宗大师将CL比作一把尺子,它能够忠实地将技术不大不小地展现出来。君之水平几何,玩玩CL就知道。
这些,都是我对乒乓球有一定的研究和积累之后才知道的事情了。
2012年我刚上本科,本着从小到大对乒乓的一身热忱加入了乒协。颇受高中星级成品拍的影响,买下了一支红4。后来有缘同一些诸如国二的高手师友练球,方知乒乓球拍的个性搭配。在众多的高手中,便有多人使用斯帝卡的CL-CR,于是向往着有这样一支球拍。怎奈囊中羞涩,跟同学一起购置了729的Z1-off++。可能自己力量小又不愿意主动发力,所以一直没打出狂飙王的味道,仍然对CL-CR恋恋不忘。
四年匆匆而过,我调剂到另一所高校读研,发现博士师兄仍然在使用CL-CR。因为崇拜泥洼老师,喜欢意识流打法,也因为人老又懒,不想发力和移动,所以偏向于控制型打法,所以CL-CR一直是首选战拍。于是我心一狠,花了半个月的生活费在某宝上淘了一把。自那以后,技术倒也没多少长进,但是逼格提升了不少。马老师说,传统乒乓讲究“思量拨千斤”,赢球专靠各种坑蒙拐骗偷,也曾带领院队打进研乒赛四强。
再到博士的时候,内置和外置琳琅满目,碳板俨然成为主流。事实上CL虽好,也并非无所不能,首先,出球速度比之碳板较慢,常被对手的回球顶着;其次,远台对拉乏力一直都是CL的弱点。那么,有没有一块底板,既强化了速度,又保留了控制呢?多个业内朋友一致推荐了碳素45。作为曾经陈梦和孙颖莎当下的战拍,简直是好家伙!
如今,偶尔重新把玩摆弄一下CL-CR,劲道所有不足,控制却更好了。而对于下一块正手套胶,我瞄准了氧气单元,天蓝色的海绵,足以媲美省飙的性能,吃球感清晰,拉球同样劲爆,关键不用太刷胶。
这,大概就是斯帝卡情结吧。
情结就是,纵然斯帝卡做工略显粗糙,手柄多毛刺,没有蝴蝶那般精致;纵然球友们戏称斯帝卡为“拉丝卡”,也不改选择拉丝卡的初衷。
让我们一起,快乐乒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