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月25日,我在天津有一场签售会,顺便去北京待了几天,每天密集地见朋友,收获非常大。
距我上次去北京,已经半年时间了,见面后,大家都聊了聊最近在做的事。有一个朋友问我:“小米,说说你这半年的变化吧,上次我见你,知道你出书了,跑了很多场签售会,也开了公司。”
我支支吾吾地说:“除了原来的业务,我开了行动变现训练营,还重点做了内容电商。”
这听起来有点简单,他问我为什么要做行动变现训练营?我告诉他前因后果,以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他的每一个问题都让我压力很大,促使我思考更多。他的公司发展势头很好,他还去做了一个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我夸他太厉害了,结果他说了一句很糙的话:“不是我太牛逼,是傻X太多。很多人做事情不思考,不坚定地执行,总是考虑太多,等到想做,机会已经没了。”
交流结束后,我和天一就开始复盘,一直感慨,和高段位的人对话,收获真是大。还好,我们这半年还是认真做了很多事情,要不然真的太尴尬了。
同时,我们也看到自己很多不足及值得完善的地方。
2
在《入职5个月升职,加薪2次,94年的我成了88年同事的领导……》一文中,我曾写了李明(化名)的故事。
这次在北京见面,6个月,他又升职加薪了,做了高级运营经理,团队人数增加了一半。比我们上次见面,他心态上变得更好,也更稳重。
2年多的时间,他就发生了如此大的进步,蜕变成了一个不一样的人。
他升职后,接管了公司一个新项目,原来做得半死不活,他整理了一个运营流程,制定了目标,然后,根据工作量做了拆分,项目有了不小的起色。
我问他:“压力大吗?”他很坦然,有问题解决问题,很多事情看着难,做起来就不难了。
不过,他和我开玩笑:“我可能在这家公司最多再工作1-2年,就要跳槽了。”
他是一个规划很清晰的人,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要做出怎样的成绩,等没有了成长,如何跳出来,寻找更好的机会。
我特别喜欢这样的感觉,大家每隔一段时间见面,都有成长,而不是止步不前。
那么,十年后呢,大家保持这样的成长速度,是不是变得更优秀?
3
现在,2019年已经过半,你这半年有什么进步,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北京,我见的十几个朋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多时候,我们太低估做事的威力了。
此刻,你不妨拿出一张A4纸,列出自己这半年的变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梳理自己的方式。
无论在写作训练营还是行动变现训练营,我一定会以自己为案例,讲如何梳理自己。这个方法非常好用,只要你梳理自己,就会有惊喜,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做事。
你还想得起来,这半年来你做过什么事情吗?工作上取得什么成绩吗?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天一,天一指了指脸上的痘痘,她写训练营的逐字稿写了10万字,我给她指出问题,改掉了9万字,换成更落地的案例、更通俗易懂的方法。
这对她是一个大挑战,过去,我一直吐槽她读书少,不积累。这半年,无论多忙,她都抽时间看书。
她的心态也变得更开放,以前,和一个人有可能合作,她才愿意出去见面聊聊,否则她觉得耽误工作。
我提醒她:“天一,很多机会,都是聊出来的,要用开放的心态接触新事物。”
这是天一的变化,我更多的变化是心态上的,平和了很多。
我们还很年轻,每年要有好的变化,不能朋友见面,发现别人都在进步,而你什么都没做。时间久了,朋友之间也变得无话可说。
4
这样场景下的提问,真的很扎心。同时,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所以我分享给大家,希望也能给你带来启发。
原本我打算,对这个问题展开更多讨论,可我发现,其实不用了,直击内心的好问题,更多需要思考。
01
这次见面,我拿出本子,朋友早见怪不怪了。令我惊讶的是,他们中一半也拿出了本子,我们都笑了。
记录真是一个好习惯,有时,我一个月都可以用掉一个笔记本,每年结束,看到十多个日记本,很有成就感。
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习惯,值得推荐给大家。
过了30岁,事情真太多了,不记下来很快就忘记了,记录整合,让你的思考更加系统。
02
一边走出去,一边落地执行。现在,我还是会走出去,见朋友,聊天,每次结束后,我回顾聊了什么,一些好的机会,我会马上去执行。
这次,一位好友推荐一个我还没接触过的写作平台,他已经获得了不少收益,我立马注册了。
如果听听就算了,不去落地执行,我依然没有任何成长。落地的能力很难,但哪怕一件极小的事情,去做了,就不一样了。
03
这次去北京,最大的感受就是天气热,干燥。我一个山东人,在上海生活了5年多,竟然没有那么适应北方的天气了,嗓子疼,一天喝了5瓶矿泉水,还不是喝的茶,很夸张,可这是真的。
我发现人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就会习惯、会适应,这只是天气。如果你待在一个很安逸的环境里,会不会忘记了曾经的理想?如果你待在一个积极上进的环境里,会不会也变得积极一些?
我们要跳出来看看自己,跨界更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