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何帆大局观
2017-3-13
【大局观】道德的“积极清单”和“负面清单”
丨转述师:于浩丨
大局观预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那么,如果是你自己愿意去做的事,能不能“施于人”呢?
如果你想和我一起修炼大局观,请先用半分钟的时间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再读下文。
我们先介绍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两个概念,一个叫“积极清单”,或者叫“肯定清单”,英文是positive list。与之对应的是“负面清单”,英文是“negative list”。这两个词其实起得不好,负面清单很容易给人负面的印象,事实上,“积极清单”并不是那么积极,而“负面清单”却非常积极。
什么是“积极清单”呢?比如说你要对其它国家开放,哪些部门是你想开放的,就把哪些部门一一列出来,没有列出来的,就是不准外资进入的。这是一种比较保守的对外开放,相对比较容易管理。
什么是“负面清单”呢?就是说你要对其它国家对外开放,把不允许外资进入的部门列个单子,那么,不在这个单子上的其它部门呢?外资都可以进来。这就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才是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当然,这种对外开放管理起来也更加困难。中国和美国原本打算谈双边投资协定(BIT),其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中方同意采用“负面清单”,这是一种政府管理理念的巨大转变。
这跟《论语》有啥关系呢?《论语》是谈做人的。人活在世上,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两种解决思路。一种解决思路就是用“积极清单”,把要做的事情列出来。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可能全都列出来,怎么办?把最重要的事情列出来。First thing first。
儒家是有“积极清单”的。孩子们都会背: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首先要关心自己身边的亲人,然后推己及人,在社会上当一个正人君子。据说《诗经》是孔子编选的,至少也是孔子高度认同的。《诗经》里的第一首诗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首诗是讲谈恋爱的。为什么要把这首诗放在第一篇?因为夫妻关系是所有伦理里最重要的。先把这个事做好,再说别的。
怎么做到夫妻关系和谐,家庭成员团结?儒家强调要用外在的礼来巩固内在的义。古代讲究夫妻之间“举案齐眉”,就是妻子做完饭给丈夫端上来的时候,要高举到眉毛以上,以示尊重。当然,现在妻子也可以按同样的规格要求丈夫去做。你可能会不以为然,两个人已经好到老夫老妻的程度了,在日常生活中干嘛还要这种仪式化的东西?这就是儒家强调的,要用外在的礼不断强化伦理秩序,否则人很容易懈怠。这跟天主教的婚礼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能随随便便去结婚,要到上帝的面前去宣誓?它也是用一种外在的更为神圣的东西来强化内心感受到的秩序。
“积极清单”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但相对简单、初级。我们找不到“秘诀”,比如做到哪几条就能成功,就能成为圣人。从“积极清单”去求仁义,有时候会过犹不及。比如孝道,做子女的要孝敬老人,这当然没错,但要是做到“二十四孝”的地步,就会做成伪道学。从做人的角度来看,“负面清单”也比“积极清单”更高级。我觉得大家最应该下功夫去体会的就是《论语》里讲的 “ negative list ” 。大家记住这句话: 成熟就是对分寸感的把握。
《论语》里的最高境界就是教我们如何把握分寸感。
“Negative list”讲的是哪些是我们不能做的。人的成熟来自于对分寸感的把握,也就是说,你知道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或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做的。《论语》里最高深的智慧就在于对“negative list”的把握。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是说,如果你是君子,要更多地考虑义,而不要去考虑利。
法国思想家拉罗什福科说过:“想表现得精明的欲望常常阻止了实际上变得精明。”做生意也是这样的,如果想追求长期利益,一定要坚持义才能得到利,如果老想得到利,最后利也得不到,义就更得不到了。
又比如,“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这句话是说,凡事不要主观、不要绝对化、不要固执、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一个朋友跟我说:“Don't rush,don't push,don't wish”,中文的意思是“别着急、别勉强、别幻想”,也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再比如,“君子慎独”。有别人监督的话,不做坏事很容易,只剩你一个人了,连摄像头都没有,你还能保持本色,那是真正修炼到家了。
更根本的一条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自己不愿意去做的话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你想不想受到别人的欺负?如果你不想,那就也不要欺负别人。你想不想被别人欺骗?如果不想,那就也不要欺骗别人。如果把这句话再往前推进一下,应该说:“己之所欲,慎施于人。”你觉得对的,你觉得好的,也不要一定强加给别人。你觉得臭豆腐真好吃,但别人不一定爱吃。你觉得性解放真爽,别人不一定这样想。你觉得要信上帝,别人不一定同意。你觉得经济学句句都是真理,别人不一定赞成。所以,哪怕你是出于好意,在推销自己观点的时候也一定要慎重。你可以体会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己之所欲,慎施于人”,这都是“负面清单”的思路。
何以说“负面清单”更重要呢?因为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积极清单”简单粗暴,“负面清单”更谨慎小心。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就是要去反复权衡。大家一定要注意:中庸不是乡愿,孔子最讨厌的就是乡愿。最好是中庸,如果不能中庸的话,孔子喜欢狂狷。孔子说紫色很讨厌,因为它跟朱(红色)很近,可以乱朱。金庸小说里的阿朱、阿紫的名字就是从这儿来的。为什么我说儒家比道家要难,难就难在这里。道家是做减法,该减的时候减掉就行,好比现在讲的“断舍离”,看似是答案,其实做起来很难。儒家讲的中庸之道,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要求导数,而且要求到“二阶导数”,不仅要看变化,还要看变化中的变化,这才是最微妙、最难的地方。正所谓《中庸》里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
大局观修炼
当年严复在翻译“liberty”的时候就很发愁,找不到恰当的中文。他琢磨来琢磨去,翻译为:“群己权界”。为什么在儒家看来,个人和社会之间没有清楚的界限呢?
读后感:我觉得这节课的内容很棒。我从以下三点谈谈
第一:关系问题,夫妻,朋友,家人。当然,我没有结婚,不知道怎么去经营夫妻关系,但也有自己的看法: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依赖,共同成长!像朋友,亲人更像战友!有爱情最好。朋友,家人真诚以待。喜欢分享,觉得好的东西希望他们也可以拥有,但往往善心,善行,善果最后不一致!
第二:界限问题,以前我处理关系真的一团麻绳。道德感太强了,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揽,觉得就应该怎么样。对自己苛刻就算了,还要要求别人,最后伤人伤己。现在只想做好的自己的事,追寻自己内心的想法,想干嘛就干嘛,能影响就影响,各安天命,不强求!导致现在工作也有点佛系,加上我还是一名人民教师,怎么没有那种强烈改变别人的想法呢。没有自我感动,虽活的清晰明了,但总少些啥。慢慢摸索吧
第三:收获满满:人的成熟来自于对分寸感的把握,也就是说,你知道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或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做的。
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这句话是说,凡事不要主观、不要绝对化、不要固执、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Don't rush,don't push,don't wish”,中文的意思是“别着急、别勉强、别幻想”,也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再比如,“君子慎独”。有别人监督的话,不做坏事很容易,只剩你一个人了,连摄像头都没有,你还能保持本色,那是真正修炼到家了。
更根本的一条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推“己之所欲,慎施于人。”你觉得对的,你觉得好的,也不要一定强加给别人。你觉得臭豆腐真好吃,但别人不一定爱吃。你觉得性解放真爽,别人不一定这样想。你觉得要信上帝,别人不一定同意。你觉得经济学句句都是真理,别人不一定赞成。所以,哪怕你是出于好意,在推销自己观点的时候也一定要慎重。你可以体会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己之所欲,慎施于人”
用户留言
Gannicus J
12 赞
论语里最引起我共鸣的是这段:“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初春午后,与三五好友去河里游泳,吹吹风,唱着歌儿回来。我觉得这是孔子的理想,他早年忙碌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他希望改变世界。鸿飞哪复计东西,人生一晃过去了,孔子还在路上。我固执的认为,他不像丧家之犬,他活出了一个男儿的血性与责任。君不见,几千年过去了,他的思想还在路上。孔子不枉尊称至圣先师。
2017年3月13日
作者回复
你提前剧透了
2017年3月13日
得到用户
3 赞
老师什么时候讲写作呢?
2017年3月13日
作者回复
再等等,我得再讲点经济学才好不务正业,不是吗?
2017年3月13日
山地 天天天晴
0 赞
自己悄悄查了“乡愿”和“狂狷”的意思。中庸是不是介于狂狷和乡愿之间?可以解释什么是二阶导数,或者中庸怎么像二阶导数的?
2017年3月13日
作者回复
导数是微积分里的概念,讲在某个点的变化,比如是增长还是减少,二阶导数是对导数再求导数,也就是变化的变化,比如,增长率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也就是说,是加速增长了,还是增速放缓了。
2017年3月13日
得到用户
46 赞
何老师从论语竟然能讲到二阶导数,这个也太厉害了
2017年3月13日
得到用户
22 赞
自己科普一下:乡愿,出自《论语·阳货》:乡愿,德之贼也。孔子所谓乡愿大概是指伪君子。狂狷,出自《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娟乎。意为,如果找不到中庸的人做朋友,那就找狂狷的人。大概是指气质豪放不羁而行为有礼之人。作者思路:从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两个概念积极清单、负面清单讲到论语中做人的两种思路,论语中的积极清单就是告诉你该做什么,简单粗暴初级,而负面清单就是要琢磨、思考要把握什么不能做?做事有分寸感。负面清单的做人境界和国际贸易中负面清单的境界一样,都是更复杂的系统,更好的转型,更高的格局。
2017年3月13日
Laith_Cui
17 赞
何老师好!我认同该观点,每个人都有权行使他的自由,其界限是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但我的进一步思考是,如果不小心或不得已甚至有些人有意侵犯了他人的自由,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最重要的是明确权限与职责,以此为基础行事。也就是我们的价值观选择,即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要保持开放与建立沟通机制,有来有往。我们是否也同意在一定条件下为他人开放权限呢?最后我们还是要同外界融合的,即便是自处与慎独,也是要以一种入世的心态积极参与。
2017年3月13日
变迁
14 赞
对个人来说,“积极清单”是原则,“负面清单”就是修为。 成熟就是对分寸感的把握。这个总结真是到位。成熟不光是懂得多,还有经历世事后的摸索和总结,是从大惊小怪到见怪不怪再到泰然处之的升华。 己所之欲,慎施于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因为它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他人好,而忽视了他人的接受程度。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对分寸的把握。 我觉得儒家认为个人和社会没有界限是因为,个人的修为会影响到家庭,而国家是家庭组成的社会。所以个人是社会稳定、发展或动乱的根本,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而后平天下。所以个人和社会是递进关系,每个人各守其职、各安天命社会就能实现长治久安。
2017年3月13日
王志-鼎琦
11 赞
从今天何老师的解读才意识到真正的出世容易入世难。号称自己是道家相对容易,敢做真正的儒家更难?
2017年3月13日
刘嘉东46175933
8 赞
非常认同老师说的“分寸感”,经常听到有人说某人情商高,跟他打交道很舒服,我想这应该就是分寸感把握的比较好吧,“人情练达皆学问,事事洞明即文章”,极高明而中庸,老师写得太好了!
2017年3月13日
邹
4 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做起来比较难的是在对待小孩和亲人方面吧。对小孩、对亲人,更要己之所欲,慎施于人。
2017年3月13日
刘多维
3 赞
成熟,对分寸的把握。
2017年3月14日
燃烧的细胞
3 赞
做人的原则“负面清单”,明确什么不能做,不固执,不绝对化,不以自我为中心。 做学问的原则: 笃学,慎思,明辨,尚行。 做事的原则: 做事三角形,包括时间,成本,质量。做事的时候只能三选二,要求做事的成本低,质量好,必然所需时间就要长,要求做事所需时间短,成本低,那质量就会有多下降,要求质量好,做事时间短,所要付出的成本就比较大。
2017年3月13日
西北偏北
3 赞
《诗经》里的第一首诗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首诗是讲谈恋爱的。为什么要把这首诗放在第一篇?因为夫妻关系是所有伦理里最重要的。先把这个事做好,再说别的。 周六要是秦升的妻子看到这条应该就不会和秦升闹别扭,秦升就不会得红牌,申花就不会只拿了个平局,秦升就不会被追罚30万下放预备队了。
2017年3月13日
道友
3 赞
群己权界是不是每个人自己权限界定后,社会相应界限也就确定了,而且还可以适应变化,类似于英美法系那种制定的规则,不喜欢点赞的设计,每篇文章都喜欢,如果只作点赞多的选题,多样性怎么出来,喜欢何老师,希望何老师想写什么写什么,不要被限制。
2017年3月13日
得到用户
3 赞
积极清单,消极清单的罗列,初始选择,像刻印章的阳刻和阴刻的技法。像绘画的留白艺术。像心学中注意力法则,你关注白纸上黑点,看见的就是全黑;你关注黑点周围白的区域,光明就多些。那消极清单的功用之大,可能也是种范围,视野的旷辽。
2017年3月13日
王立平
2 赞
如何理解论语里面的负面清单? 我的看法: 正面清单,论语给我们一根竹竿,让大家像猴子一样拼命往上面爬。 负面清单,论语暗示我们,真正的高手不会爬竹竿,只会呆在原地不动。
2017年3月13日
非去不可
2 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原则;“己之所欲,慎施于人”才是高明。
2017年3月13日
得到用户
2 赞
群己界限,深有感触。对比当下会发现很多人是没有界限的。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你的事,有没有有过这种感觉:一旦划定界限之后就不亲密了?就被孤立出去了,会委屈会伤心。但是我鼓励划定界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我麻麻经常说:你的我的你都是我的,让我觉得好压抑。对比欧美社会就会发现,他们很尊重个人的独立空间,有自己的界限,我想起了托尔斯泰和他夫人。托尔斯泰喜欢写日记,夫人就很好奇丈夫写了什么想看看,托尔斯泰说:我把我的财产我的房子我的一切都给了你了,你就不能留给我一点自己的空间吗?妻子很生气说:我就看看啊,有不会怎么样。群己界限。
2017年3月13日
海瑞
1 赞
《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个人如同湖中落入的石子向外一圈圈的波及,儒家无完整个体有原子化的人。写得不好,我去找那本书,再看看。这里面原话: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故由原文得到:儒家传统社会中个人与社会无法两分。
2017年3月14日
在路上
1 赞
严复说,“自由者,凡所欲为,理无不可。此如有人独居世外,其自由界域,岂有限制?但自入群而后,人得自由,而必以他人之自由为界。此则《大学》絜矩之道,君子所恃以平天下者也。
2017年3月1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