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与人相处,在交流过程中如何抓住对方注意力,让彼此沟通更高效更顺畅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一个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与他人沟通,比如,家人,同事,老板,客户。
有些人三五句话就能说到点子上,让你知道他想表达的意思,而有些人一开口,你可能完全不知道他在表达什么,觉得毫无逻辑。
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做到了精准表达。
那什么是精准表达?这里要举一个例子。
美国著名电影剧作家诺拉埃夫龙,代表作是《西雅图未眠夜》,她最早的职业是记者。她曾说过: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记者全要归功于她的高中新闻课老师。
她第一次上新闻课时老师给出一则事件,要大家为它拟一个导语。新闻里的导语很重要,是一篇文章能否吸引人的决胜点。因为写作者根本不知道读者会给自己这段信息多久的阅读时间,可能有五分钟,也可能只有3秒。所以每个新闻记者都会学到,报道导语就应该点明全文最重要的信息。一个好的导语会让对方获得对方最想要的信息,而且还会让他有继续读下去的欲望。这也是我们跟人说话时,最希望达到的结果。
老师给的事件是这样的:贝弗利高中通知,全体教职员工于下周四前往萨克拉门门托参见一项教学方法研讨会。与会发言者包括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芝加哥大学校长兼教育学家罗伯特梅纳德哈钦斯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埃德蒙布朗。当时就是要给这个事件写导语。
现在,我们停下来用一分钟时间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这个事件的导语。
当时埃夫龙和同学们给出的导语大多是这样的:某某某、某某某将于下周四前往某地向某高中全体教职工发表讲话。
感觉已经比较精简了对不对?
你的答案是不是也类似呢?
你猜,埃夫龙的新闻课老师给出的导语是什么?
六个字:下周四不上课。
很多年以后,埃夫龙还能清晰的回忆当时的感受,她说那简直是让人屏息的一刻。她盯着这6个字,忽然理解了新闻是什么,新闻导语是什么。
而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精准表达是什么。
定义:准确描述事实的同时,表达出的每句话对看的人,听的人都有重要性。每一句话都对对方意味着什么。
这“下周四不上课”这六个字,已经包含了最重要的信息,即使不看后面的内容,也不影响理解,甚至更能吸引读者阅读下去。
再来看一个经典案例,阿里巴巴合伙人之一彭蕾,在2014年的余额宝危机中,也是通过精准表达,三句话解除了四大银行危机。
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投资门槛降到了1分钱,迅速横扫金融市场。因为利息高于银行存款,又具备高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特质,很多人开始把钱往余额宝存。它的规模迅速达到了5000亿,客户人数超8100万。
感到被威胁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银行在2014年3月初集体下调快捷支付额度: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
这意味着通过余额宝个人投资货币基金账户,一年中不得超过一万元。很显然,这个规定将对新生的余额宝形成致命的打击。
事发突然。马云甚至直言:“四大天王联手封杀,支付宝虽败犹荣,虽死犹生....”这话一出,感觉是要彻底的对立了。
但这时候彭蕾出面了。彭蕾是跟着马云起家的最早的十八罗汉之一,她从HR做起,长期担任公司的CPO,2013年被任命为支付宝CEO。她被媒体称为”攻心者“, 被评价为极为懂人极会用人。
彭蕾当时是如何处理这件棘手的事?
事实上,她只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 余额宝总量看着大,但跑出来的存款其实只占存款总量的1%;
首先表态余额宝不会对银行造成任何威胁,这显然是银行最关注的问题。
第二句话是: 余额宝不是支付宝战略级产品,不为颠覆谁,或者打败谁;
余额宝的初衷是让用户闲置的小额资金也能有收益,从名字“余额”中就可以看出。而它的人均投资才5000元,这说明,余额宝接纳的本来就是银行懒得招呼的小客户。所以,别说威胁了,余额宝和银行抢的根本不是同一碗饭。
第三句话是: 支付宝期待与各大行延续良好合作。
银行才是金融体系的主动脉,通过示弱向对方示好,表达合作意向。
彭蕾通过简短有力的表达,有理有据,化解四大银行的威胁感,给予对方足够的安全感。
为什么彭蕾三句话就可以撼动四大银行,我们很多时候连日常开个会都说不到重点呢?
在学具体方法之前,首先要明白:任何表达的幕后推手都是思维。你是怎么说的,取决于你怎么想的。如果我们看不到精准表达和糟糕表达背后的思维差异,我们就没法学会精准表达。
这个差异是什么呢?一句话总结就是:糟糕表达只关注“发生了什么”,精准表达会死死咬住“我要和你实现什么”。
今天分享了高效表达背后的思维,在下一篇文章会分享具体的方法论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