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
在房市好的时候,拍卖是房产的主要成交方式。不好的时候,拍卖拍不到卖家的心理价位,无人接盘就会流拍,然后进入买卖双方议价阶段,议价跟国内就差不多了。所以拍卖的清盘率有时候被当成房产市场是否活跃的标志之一。
拍卖也被称作是无条件出价,意思就是如果拍下来,不管房子有啥问题,不管银行给不给你贷款,都必须买。所以无论对于买家还是卖家,拍卖都不是无成本的。如果买家真的看上一座房子,一般参加拍卖之前会雇佣工人做房屋检测。大概要花上个几百块。如果卖家去拍卖,就算流拍也要交拍卖费。拍到的价格基本就是买家实际要付出的价格,ZF不会雁过拔毛,没有印花税,契税,土地税,手续费,登记费,测绘费,评估费……拍卖费跟中介的提成也是由卖家支付的,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
拍卖之前,我们自己定了个大概的心理价位,大家都在说房产市场冷淡,参与人不多,我们以为不会有什么竞争。结果拍卖当天到现场之后,发现来了三五十号人。而且有一半是中国人。这让我当场就慌了,还是那句老话,无论是抢iPhone、抢奶粉、还是抢房子,我都有信心干翻洋人,但是没信心干翻同胞。
房产拍卖现场开始拍卖之前,拍卖师开始介绍这套房子的基本情况。这时候,所有的中国人都齐刷刷扎堆站到了房子一边,剩下的其它所有国家的人站到了房子的另外一遍。这一幕突然让我觉得我三岁幼儿园时候的世界观是对的,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
不知道是不是专门为中国人设计,拍卖是不需要懂英语的,只要认识数就行。拍卖师会拍卖师会从一个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起拍,这个价格基本是热身的,拍到立马转手都是赚到。然后每次以一万为额度,依次抬高价格,你觉得可以接受就举手,觉得不能接受就不举手。最后剩下一个举手的房子就是你的了。
拍卖正式开始以后,没一个人出价,眼看就要流拍了,这时候外国人群中的一对老奶奶勇敢的喊了一个价格。然后中国人这边立马炸了锅,虽然大家不断地喊,但是没一个人出价,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都是来围观看热闹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来捡漏的。后来我们勇敢的出了一个价,这次压力到外国人那边了,又是那对老奶奶,出了比我们更高的价。就这样几个来回,中国人这边只有我们在出价,洋人那边只有那对老奶奶在出价。每次洋人老奶奶,出价之后,中国人这边都是义愤填膺,“不能饶了她”,“跟她们拼了”等喊声不绝于耳,我们每次出比洋人老奶奶更高的价格,中国人这边就掌声雷动……
就这样几个回个,那对洋人老奶奶出到了我们拍卖之前定的心里价位。我们不打算买了。拍卖师也看出来了,然后加价也不按一万加了,问我们,再加五千?我们咬定呀,加完五千,就合上本子准备走了。结果这时候老奶奶不出价了。然后拍卖师喊,别走赶紧回来,这房子归你们了,回来签合同……
我爱人一直觉得那对洋人老奶奶是卖家请的托,因为她们那个年纪,应该要住养老公寓了。而且就算不住养老公寓,也不太可能买两层的别墅,奥克兰大多数房子都是一层,对老人比较友好,如果真的买了我们这个卧室在楼上的房子,对她们的日常起居是很不利的。
如果她们不是托,而是真的是想要这套房,可能又回给她们带来感觉,是被中国人抢走了机会吧。媒体上天天炒作中国人抬高房价,说啥英语水平有限,但买房预算无限等等,我只想做一个好公民,实在不想给这些言论增加佐证。
说句题外话,这次大选,一个党拿中国人炒高房价来炒作话题,说中国人买走了奥克兰40%的房子。但是新西兰买房是不登记房东国籍的。他们也没法知道哪些买主是中国人,他们咋办呢?就靠两条,第一,看买家的姓是不是单音节的,第二,如果是夫妇,就看姓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是单音节姓,而且夫妇姓不一样,那就是中国人。其实我觉得还是挺靠谱的。当然,肯定会虚高。譬如我隔壁那纯种Kiwi小哥,姓Young,就被统计进中国人了里了……
交割
拍卖完成后,当天只需要交10%的费用,就该干嘛干嘛去了,但是这离能住进去还差很远。因为要等房地产交割日。从拍卖到交割时间长短不一,我们这个因为卖家要拿着我们的钱去买新房子,所以交割时间比较长,要两个月。中间的这些时间一般用来找银行走实际贷款流程,还有就是买保险,买家具家电什么的,因为纽村这效率,开通个宽带要一个月真不是玩笑。
跟国内不同的一点,买房要找律师。因为所有的手续,包括钱的结算都是要通过律师的,买卖方要找各自的律师,买家卖家不谈任何房子的事情,都是买卖房律师来谈。正常情况下,见律师应该是按小时收费的,譬如一个小时300块钱等。但是由于华人普遍互相不信任,怕对方故意拖时间多收钱,所以发展出来一种华人律师的固定收费,房产手续1000块钱一例。但貌似这种其实只是一个口头约定,有没有法律效力也不知道,跟律师签合同签的还是每小时多少钱的合同,如果买房子真出了事需要打官司,也别指望固定收费的律师会尽心尽力。同理,跟律师出了矛盾要打官司,普通人估计也别想从律师那里赚到便宜。我们选的也是固定收费的中国律师,但是从头到尾就只见了一次律师,就是签字,大约20分钟。而且后来律师费上,又多出来15%的GST。我觉得亏了。如果以后还有机会,肯定选洋人。
交割的大概流程是这样的:卖方律师算出来一个交割的最终价格,一般就是拍卖价格,加上提前交给ZF的coucil rates。减去你的首付10%,剩下的钱告诉买方律师,买方律师把金额告诉买房的人,交割当天,银行会把贷款打到买方律师账上,如果不够,买方再用现金补上,最后买方律师把所有钱打给卖房律师,最后给卖房,就拿到钥匙,结束了。
新西兰其实是没有房产证的,办事也不需要你出具房产证。只有在当地居委的登记信息,这个登记信息需要PDF的话,可以自己交钱到居委去申请,没几个钱。但我发现我的律师会收几百块,帮你去申请,号称是办房产证的费用,这是一个坑。
新西兰也没有房产税,但每年按ZF给房产的估价要给地方居委Council Rate,这钱的明细用途网上也可以看,基本用来处理垃圾什么的了。ZF网站上有所有房子的估价,真正一房一价。每3年更新一次。更新的时候房东是很纠结的,既希望房子升值,但升值了意味着多交更多费用。
以前租的房子每年的Council Rate明细居家费用
新西兰的房子基本是就地取材,都是木头的,不像国内的砖或者水泥结构。砖房子或者石头房子很贵,也很少见。木头房子四处透风,不保暖,不隔音,也很容易漏雨。就一个好,不挡Wi-Fi信号。
按国内的习惯,一般买到房子是先装修,只要找个装修队,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在纽村,这装修可是太麻烦了,主要是人力太贵了。我们那房子虽然是1980年代建造的,但是维护还可以。我们也没打算大修,想房子重新刷漆,再换一下地毯,再把屋顶的青苔处理一下就行了。
到了油漆店问了下,能找人帮忙刷漆么?结果店员说我们都是自己看网上视频自己刷漆的,雇人刷漆价格会吓死你的;我们去了地毯店,他们简单的报了个价格,发现地毯的还不如安装的价格贵,唯一的发现就是绵羊国,羊毛地毯真便宜。后来卖家跟我们说,房子的地毯换了才一年,不需要换。又打算找人清理青苔,别人说现在是雨季,撒了药水就被雨冲走了,要等9月份开春以后,所以三件事一件都没办成。
人力成本到底多贵呢?就说纯人工,我一个同事家里装修房子,听她说请的装修工时薪是100NZD,从装修工出门开始算起,这样算的话,每天是800快,装修一个月就是2万NZD,10万人民币。而且洋人装修工注重劳逸结合,工作强度不大,一个月不一定能装完。这样算来,装修工的工资基本是大学老师的2-3倍。怪不得之前认识的教土木的老师要去辞职当装修工。
水电煤网跟国内比也比较落后,因为家家住的都比较松散,最怕的就是动基础设施,譬如要单独扯一条水管或者一根光纤到你家,跟你收几万块也不稀奇。
水费方面,除了奥克兰,这个国家其它地方都是不交水费的。但是奥克兰大城市,水费还不便宜,每月20块钱的月租,一滴水不用也得交。剩下比较奇葩的是排水也要收费,价格比供水还贵。自来水厂只有一个,垄断的,跟国内一样,但是可以选择不用自来水,可能环境好吧,新西兰有不少家庭都是屋顶一个大水罐子,收集雨水自己用,基本也够用,如果遇上干旱,可以打电话让送水公司送一车水,把水罐子充满。虽然不方便,但是想到扯一根自来水管要几万块钱,好多人也就忍了。
水费账单电费方面,发电的公司很多家,卖电的公司很多家,电网只有一个,是国有企业。这个国有企业还真到位,所有住在奥克兰的人都自动成为这个企业的股东。每年这国企都会给股东分红,所以每家每年基本可以分到几百块红利,看来资本主义的确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啊!对于最终用户的卖电公司,可能有智能电表的加持吧,除了可以随时跳槽换公司,各种五花八门服务都有。大家就想象一下国内的通信公司卖流量的那些各种服务就行了,譬如充话费送流量,老用户送流量,淘宝购物送流量,周五晚上不限量使用……
宽带方面,运营商也很多,但是无限流量的宽带也是这几年随着Netflix等流媒体服务的流行才开始出现。就是开通宽带的效率太低了。我提前一个月找了最大的运营商沃达丰,结果最后房产交割了,modem还没收到。后来是我到店里去找他们才拿到modem。奇葩的是交网费的时候可以选择交线路保险费,这样线路坏了有人来修,保险出钱,否则线路坏了网不通了,并且不幸坏在你家那段,就等着天价线路维修费吧。
电视方面,同样道理,住得太松,没有有线电视。家家屋顶装天线跟锅收电视,感觉跟中国30年前一样。有几个台是免费的,只要超市里花200块钱买个卫星解码盒子就行,还有一些台譬如体育节目要付钱。我出了国之后才算知道洋人为啥喜欢跑到酒吧看球了,根本不是氛围的事,是因为体育台太贵买不起,到酒吧花点钱买杯酒比较便宜。
煤气方面,新西兰国内那种管道煤气很少,基本还处在自己家扛煤气罐的阶段,超市加油站都可以自助换煤气。另一方面,洋人做饭基本不需要明火,都是用电,我们家也是用电,所以不多说了。
房子必须要买保险,木头房子太容易着火,不幸烧了有保险公司赔。但要保多少是你自己说了算的,保少了万一真烧了不够重新盖,保多了就是保费肉疼。
草坪要定期修剪,否则邻居会去告你,自己懒的话请除草公司,也是一笔费用。中国人基本没有园艺技能,所以很多人买来房子之后第一件事是把草坪刨了种菜,或者是直接铺水泥板硬化,一劳永逸。
垃圾收集被我国甩出十万八千里。每家两个垃圾桶,一个可回收,一个不可回收。每周固定时间自己把垃圾桶拖到路边去,由居委会垃圾车来收。这样一个问题是每家的垃圾都是限量的,如果一周超过了一桶垃圾,只能先堆在自己家里,等下周再倒。还有就是很多垃圾是不能放在居委会的这两个桶里的,必须自己付费处理,譬如冰箱电脑手机洗衣机等,如果不想要了,在国内那可是可以卖废品换钱的,在纽村,需要自己拖到专门的回收站去,花钱请人家处理。还有就是花园里的绿色垃圾,杂草树叶什么的,也要请专门的垃圾公司来付费运走。真怀念国内的无限量畅扔的时代。
新西兰乱扔垃圾罚款很严重,这乱扔垃圾也包括把生活垃圾扔到路边公共的垃圾桶里或者别人家的垃圾桶里。国内还处于“垃圾不落地,上海更美丽”的时代,估计不少华人会把自己家放不下的垃圾扔进公共垃圾桶,我在好几个地方的公共垃圾桶上看到中文告示,说不准扔家用生活垃圾,十分辣眼睛。
顺便说一句,我一直觉得中国是垃圾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当然,不是通过垃圾分类来实现的,而是人工。所有扔掉的垃圾,哪怕里面有一点能够回收利用的东西,都会被捡垃圾的人捡出来分类回收。这也体现我国人力资源大国的特征。好多人呼吁中国垃圾分类,如果哪天中国真的跟日本一样分类分得那么细了,不知多少社会底层的捡垃圾的人要饿肚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