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在学习数据结构时作笔记的用途,这篇文章会纪录下我学习的几种排序算法,以及在学习的时候会加上配图说明!
相关的定义和基础
如果某组信息在内存空间中存储,则称为表(list)。如果存储于外存中则称为文件(file)。把信息中的对象称为记录,每个记录的信息划分为更小的单元,称为域。
顺序查找对关键字域没有任何限制,而折半查找需要关键字有序的排列。其中折半查找可以使用二叉查找树来描述。
⚠️二叉查找树的特征
其左子树不大于根节点值,右子树不小于根节点值。而且各个子树还是一棵二叉查找树。
内部排序是指在表的规模足够小,能够全部放在内存中排序的方法。外部排序指数据规模太大,不能全部放在内存中时。这篇文章中我主要纪录的是内部排序算法,其中包含了: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类似于玩纸牌时,每次拿一张牌,将这张牌放在合适的位置,使手中所有纸牌按顺序排列。
void insertion_sort(ele list[], int n){
/// 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O(n*n)
int i,j;
ele next;
for (i = 1; i < n; i++) {
next = list[i];
for (j = i - 1; j >= 0 && next.key < list[j].key; j--) {/// 说明不是按照升序排列
list[j+1] = list[j];
}
list[j+1] = next;
}
}
最坏情况的时间复杂度为:O(n*n),还可以通过检查输入表的相对无序性来估计插入排序的计算时间。为了计算相对无序性,需要测量每个记录是左无序(LOO)的区域长度。
如果为左无序记录的个数,则插入排序的计算时间为O((k+1)n)。
⚠️插入排序适用范围:
当只有少数纪录是LOO纪录时,插入排序的运行效果很好。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平均时间性能非常好的排序方法。在学习快速排序时借鉴了阮一峰的解读、坐在马桶上学算法和排序算法动画演示。
-
1.找一个基准点(一般是第一个元素),把小于该基准点的放在左边称为S1,大于基准点的放在右边称为S2。将S1中找一个基准点,然后做和上面类似的,左边称为S1-1,然后一直递归下去S1-1-...1。右边称为S1-2。同理递归操作集合中其他的元素。
-
2.在上一条中提到的基准点,我说一般是第一个元素,这里说一下时间复杂度为O(n*n)的情况,如果在排序之前该组数据已经是有序排列(升序和降序)的情况。那么怎么选择基准点呢?一般是找最右边和最左边和中间数字找一个中位数。
图解分析
测试一组数据:26,5,37,1,61,11,59,14,48,19,55
;下图中提到的i,j在图中可能看得不清楚,所以我说明一下:i 用于纪录在一次移动过程中小于基准点数据的下标。j 则相反,它是纪录大于基准点数据的下标。
- 1)、第一次以26为基准点的元素移动情况:
自此以第一个为基准点的元素移动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先由i移动,当i移动停止时,移动j。在i和j的移动完成之后,需要i<j才能进行位置交换。
-
2)、上一步得到的最后序列中操作26左边部分的的元素:
11、5、19、1、14
。
-
3)、同样来操作26左边部分的的元素:
59、61、48、37、55
。
- 4)、通过上诉三步得到如下结果,然后使用递归的方式分别对基准点
11、59
的左右元素进行相同的排序操作。
最后结果如下:
最后结果
编码实现
C语言实现
void quick_sort(int list[], int left, int right);
void quicksort(int list[], int n){
quick_sort(list, 0, n - 1);
}
void swap(int *lhs,int *rhs){
int temp = *lhs;
*lhs = *rhs;
*rhs = temp;
}
#define AfterMove 1
void quick_sort(int list[], int left, int right){
if (left >= right) {
return;
}
int pivot = list[left];/// 这里我就简单的取最左边为基准点
#if AfterMove
/// 哨兵i,j
int i = left + 1;
int j = right;
while (i < j) {
/// 先移动i
while (list[i] < pivot) {
i++;
}///找出当前不满足条件的元素所在的位置
/// 再移动j
while (list[j] > pivot) {
j--;
}
if (i < j) {/// 进行元素位置互换
swap((list + i), (list + j));
}
}
if (*(list + left) > *(list + j)) {
swap((list + left), (list + j));
}
#else
/// 哨兵i,j
int i = left;
int j = right + 1;
do {
/// 先移动i
while (list[++i] < pivot) {}///找出当前不满足条件的元素所在的位置
/// 再移动j
while (list[--j] > pivot) {}
if (i < j) {/// 进行元素位置互换
swap((list + i), (list + j));
}
} while (i < j);
/// 交换基准点和j位置元素
swap((list + left), (list + j));
#endif
/// 递归处理当前基准点左右两边元素
quick_sort(list, left, j-1);/// 左边
quick_sort(list, j+1, right);/// 右边
}
调用,以及最后的结果打印:
int list[11] = {26,5,37,1,61,11,59,14,48,19,55};
quicksort(list, 11);
for (int i = 0; i < 11; i++) {
printf("Quick Sort Result is :%d\n",list[i]);
}
Quick Sort Result is :1
Quick Sort Result is :5
Quick Sort Result is :11
Quick Sort Result is :14
Quick Sort Result is :19
Quick Sort Result is :26
Quick Sort Result is :37
Quick Sort Result is :48
Quick Sort Result is :55
Quick Sort Result is :59
Quick Sort Result is :61
Swift实现
swift -v
Apple Swift version 3.1 (swiftlang-802.0.53 clang-802.0.42)
var list:Array<Int> = [19,30,1,5,13,37,15,29,40,5]
func QuicSort(list:inout Array<Int>){
__quick_sort(list: &list, left: 0, right: list.count - 1)
}
func __swap(_ lhs:inout Int,_ rhs:inout Int){
let tmp = lhs
lhs = rhs
rhs = tmp
}
func __quick_sort(list:inout Array<Int> ,left:Int ,right:Int) -> Void{
if left >= right {
return
}
var pivot:Int = list[left]
/**
var i:Int = left + 1
var j:Int = right
while i < j {
while list[i] < pivot {
i = i + 1
}
while list[j] > pivot {
j = j - 1
}
if i < j {
__swap(&list[i], &list[j])
}
}
if list[left] > list[j] {
__swap(&list[left], &list[j])
}
*/
var i:Int = left
var j:Int = right+1
while i < j{
repeat{
i = i + 1
}while list[i] < pivot
repeat{
j = j - 1
}while list[j] > pivot
if i < j {
__swap(&list[i], &list[j])
}
}
__swap(&list[left], &list[j])
__quick_sort(list: &list, left: left, right:j - 1)/// 左边
__quick_sort(list: &list, left: j + 1, right: right)/// 右边
}
QuicSort(list: &list)
print(list)/// [1, 5, 5, 13, 15, 19, 29, 30, 37, 40]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也是递归(迭代)、合并排序。主要是经过两步,将一组元素分解成多个子序列,然后使用递归或者迭代的方式合并成一个整体序列,在合并的过程对每个子序列进行排序。
将一组无序的序列分解成多个子序列
/// 将一个数组分割成length为1的n个子序列(n为原数组长度),第一步分割子序列
void __merge_sort(int list[], int n){
int length = 1;
int tmp_list[n];
/// 做分割序列,并对每个子序列进行合并
while (length < n) {
__merge_pass(list, tmp_list, length, n);
length *= 2;
__merge_pass(tmp_list, list, length, n);
length *= 2;
}
}
将子序列合并
void __merge_pass(int list[], int tmp[], int length, int n){
/// 将子序列两两进行merge
int i;
for (i = 0; i < n - 2*length; i += 2*length) {
__merge(list, tmp, i, i + length, i + 2*length - 1);
}
if (i + length < n) {/// 说明当前这个子序列,后面还跟了一个子序列(<n)。所以需要merge最后两个子序列
__merge(list, tmp, i, i + length, n - 1);
}else{/// 当前只有一个子序列,直接放入即可
for (int j = i; j < n; j++) {
tmp[j] = list[j];
}
}
}
在合并子序列时候进行排序
/// ls := left_start
/// rs := right_start
/// re := right_end
void __merge(int list[], int tmp[],int ls,int rs,int re){
int i,j;
i = ls;
j = rs;
int k = i;/// tmp的下标标量
while (i < rs && j <= re) {
tmp[k++] = list[i] <= list[j] ? list[i++] : list[j++];
}
while (i < rs) {
tmp[k++] = list[i++];
}
while (j <= re) {
tmp[k++] = list[j++];
}
}
调用
int merge_list[10] = {26,5,77,1,61,11,59,15,48,19};
__merge_sort(merge_list, 10);
for (int i = 0; i < 10; i++) {
printf("merge_list Sort Result is :%d\n",merge_list[i]);
}
归并排序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需要一个额外的空间来进行排序!
堆排序
堆排序放在最大堆一节做说明!
基数排序
对于基数排序,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分别是:MSD(主位优先排序)、LSD(次位优先排序)。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排序方式呢?因为基数排序主要是针对于待排序列纪录中存在多个关键字。针对这不同的关键字,导致我们在排序时可以有主位和次位之分!
在基数排序中,把排序关键字用基数r分解为多个数位。当r=10
时,就得到十进制的分解结果。当r=2
时,就得到二进制的分解结果。
下面通过一系列十进制数排序来说明一下基数排序。在排序的一系列数字中最大为3位数:
[179、208、306、93、859、984、55、9、271、33
- 1)、 第一遍排序个位数
将上诉的数字根据个位数的大小,分别填入对应的链表中。比如当个位数是9
的数字有179,859,9三个数字,每扫描一边数字将前一个数字的link字段赋值为当前数字,在下面代码中展示的并不是直接使用ptr->link = ptr
,而是用front数组来保存第一个元素,并由rear数组来更新相应的链表link字段(具体代码可看下面👇地代码实现)。
在放入各自链表完成之后,我们需要根据现有的顺序,重新放入ptr指针中,以便进行根据十位上的数字再进行一次排序
271 -> 93 -> 33 -> 984 -> 55 -> 306 -> 208 -> 179 -> 859 -> 9
- 2)、 对十位上的数字进行排序
经过第一排序之后得到数字序列,并对该序列上的数字根据十位上的数字同第一步一样再进心排序,得到的结果是:
306 -> 208 -> 9 -> 33 -> 55 -> 859 -> 271 ->179 ->984 -> 93
- 3)、对百位上的数字进行排序
同样是根据上一步得到的顺序,在该序列的基础上对序列中数字百位上的数字排序,结果如下:
9 -> 33 -> 55 -> 93 -> 179 -> 208 -> 271 -> 306 -> 859 -> 984
可以看出在前面三步完成之后,能够正确将原序列经过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代码实现
#undef MAX_DIGIT
#define MAX_DIGIT 3
#undef RADIX_SIZE
#define RADIX_SIZE 10
typedef struct __list_node* list_node_ptr;
typedef struct __list_node{
int key;
list_node_ptr link;
}list_node;
/// 排序数字中最多由三位数字组成
list_node_ptr digit_sort(list_node_ptr ptr){
if (!ptr) {
return NULL;
}
list_node_ptr front[RADIX_SIZE],rear[RADIX_SIZE];
///1.基数排序,使用lsd排序,需要有三个基数:从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
int digit,k;
for (int i = 0; i < MAX_DIGIT; i++) {
for (k = 0; k < RADIX_SIZE; k++) {
front[k] = rear[k] = NULL;
}
///2.依次放入上一次顺序排列的数列
for (; ptr; ptr = ptr -> link) {
digit = (ptr->key/(int)pow(10, i))%10;/// 拿出该数字中第个/十/百位上的数字
if (!front[digit]) {
front[digit] = ptr;/// 保证该数位上有数据时,front数组对应的链表元素指向第一个
}else{
rear[digit]->link = ptr;/// 这一步实际上是纪录ptr->link的
}
rear[digit] = ptr;///rear始终只想该链表的最后一个数据
}
ptr = NULL;
///3.每一轮按照基数放在对应的数组里面之后,需要将其取出,按照在front数组中的顺序链接ptr
for (k = RADIX_SIZE - 1; k >= 0; i--) {
///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要用倒叙的方式?为了让代码简单,我们从位数上数字最大的开始,依次向前来链接链表
rear[k]->link = ptr;
ptr = front[k];
}
}
return ptr;
}
内部排序总结
排序算法 | 平均时间复杂度 | 最坏时间复杂度 | 额外空间复杂度 | 稳定性 |
---|---|---|---|---|
插入排序 | O(N*N) | O(N*N) | O(1) | 稳定 |
快速排序 | O(N*log(N)) | O(N*N) | O(log(N)) | 不稳定 |
归并排序 | O(N*log(N)) | O(N*log(N)) | O(N) | 稳定 |
堆排序 | O(N*log(N)) | O(N*log(N)) | O(1) | 不稳定 |
基数排序 | O(P(N+B)) | O(P(N+B)) | O(N+B) | 稳定 |
说明:
1、由于快速排序是递归进行的,所以额外的空间复杂度是O(log(N));
2、归并排序由于需要一个额外的temp_list,故其空间复杂度为O(N);
3、由于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log(N)),但是由于快速排序的前面系数很小。平均时间性能,快速排序是最好的;
具体的使用场景:
- 1、当输入序列部分有序时,选择插入排序;
- 2、基数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关键字的规模和基数的选取;
- 3、快速排序的基准点选取也直接影响排序的时间性能;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把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结合使用,即在归并排序中使用快速排序来处理子序列,而在快速排序中使用插入排序处理在其递归过程中的子序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