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南巡(一)
先说这张,友士的药方。
有什么事?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云苓三钱 熟地四钱 归身二钱酒洗 白芍二钱 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 香附米二钱制 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钱炒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
建莲子,是福建的莲子,还是南京的莲子,还是别的哪里的莲子?
木夫逗大家的,不好意思。千万别学专家他们去研究这个玩意,哈。
建莲子去芯,请猜一人名。
我们介绍了书中藏有李自成的谜语,董宛的谜语。但这个谜语的谜底人物不是明清际的人物,提示,为三国时期的人物。
这个谜面很简单,大家猜一下先。
大家不会没看过莲子的芯长啥样吧?
莲子的芯,就一小棵小草。
建莲子去芯,即建连子。
连"子"的"建",即子建。
七粒。大家知道曹植曹子建,有首七步诗。步,当然不是跑步的步,是慢慢踱步的步,一步一立一吟。七粒,七立,七步。作者提醒看官呢,别无它。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即,引用(曹)子建。
引,即,药引。找个古人当药引子,晕。总不至于写篇洛神赋,然后烧成灰当药引子吧?
"引用"这个词,木夫不知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如果我们这里说,药引子用,演变成,引用,也不为过吧。
这里的"引用",字面意思为"药引子用",但真实意思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用的"引用"。这种写作手法,在红楼梦里经常出现。
引用曹子建,啥意思?要看懂这张友士的药方,你得先去读读曹子建的文集。
对曹子建感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不然就免了吧,木夫前些天眼都看花了,也没看出什么名堂来。不过,洛神赋还是要读的。
蓦然回首……
对了,在书中,我们的二哥哥不也提到曹子建吗?大家有印象不?
宝玉道:“我素日因恨俗人不知原故,混供神混盖庙,这都是当日有钱的老公们和那些有钱的愚妇们听见有个神,就盖起庙来供着,也不知那神是何人,因听些野史小说,便信真了。【庚辰双行夹批:近闻刚丙庙又有三教庵,以如来为尊,太上为次,先师为末,真杀有余辜,所谓此书救世之溺不假。】比如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殊不知古来并没有个洛神,那原是曹子建的谎话,谁知这起愚人就塑了像供着。*今*儿*却*合*我*的*心*事,*故*借*他*一*用。” 说着早已来至门前。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事出意外,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忙上来问好,命老道来接马。宝玉进去,也不拜洛神之像,却只管赏鉴。虽是泥塑的,却真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庚辰双行夹批:妙计!*用《*洛*神*赋》*谮*洛*神*本*地*风*光,愈觉新奇。】宝玉不觉滴下泪来。老姑子献了茶。宝玉因和他借香炉。那姑子去了半日,连香供纸马都预备了来。宝玉道:“一概不用。”便命茗烟捧着炉出至后园中,拣一块干净地方儿,竟拣不出。茗烟道:“那井台儿上如何?”宝玉点头,一齐来至*井*台上,将炉放下。【庚辰双行夹批:妙极之文。宝玉心中拣定是井台上了,故意使茗烟说出,使彼不犯疑猜矣。宝玉亦有欺人之才,盖不用耳。】 茗烟站过一旁。宝玉掏出香来焚上,*含*泪*施*了*半*礼,【庚辰双行夹批:奇文。只云“施半礼”,终不知为何事也。】回身命收了去。
以上便是大家熟知的,宝玉郊外祭井。
宝玉含泪施了半礼。
半禮,即,豊。
豊重于祭!!!
宝玉如此郑重其事地豊拜,难道就是为了祭一个井台?
大家至少可从前后文读出,宝玉祭井,祭的是金钏。
金钏抿嘴一笑,摆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宝玉上来便拉着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
金钏,通,金簪。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这样的写作手法,木夫名之为谶语法,红楼里经常出现。
金钏己巳之变后掉井里死了,而范景文甲申之变后也投井死了。
玔同钏,后来的玉玔当然就是金钏,在此不赘。
故,宝玉这里祭的不是金钏这个人,而是掉在井里的金簪。
宝玉祭的是"遗簪"。
而宝玉祭井前后,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了"更衣"。
"天香楼"事件,焦大泄漏了"爬灰"。
谁谁又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而我们的二哥哥却硬是把它偷偷地在这儿补上,哈。
今儿却合我的心意,故借他一用。 何用?即张友士药方里的,引用建莲子七粒去芯,即,引用曹子建!!!
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
我们这里读为:
人参白术云,
苓熟地归身。
人参白术,指云的形状。
又,炒白术的土,叫伏龙肝。
意同这里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婉若游龙红枣,中药里面最普通的一味药了,和百药。
陨石,大家印象中应该是黑乎乎的。
但还在天上飞的时候,一定是红的吧。
红枣落地之后,便是“*荷*出*绿*波,*日*映*朝*霞”。
荷出绿波此图,便是天香楼的由来。
苓,通,零。
万物零落之意。
熟土,本指经过多年耕耘,已适于作物生长的土地。
而这里的熟,指,一片焦土。
归身,当归大家都知道。
为什么不说当归,而要明确说归身呢?
归身,还有个意思,即归宁。
意为回娘家看看父母。
明朝的娘家当然是南京。
南京,西晋时就有宁的简称。
究竟谁归宁啊?
地,谐弟。
当指,信王,我们的二哥哥。
又,谐帝(木夫介绍了的,二丫头怀里抱的小兄弟,指的就是帝)。
这里的帝,当然是秦(天下之人)皆可呼之为卿(上称呼下)的可卿姐姐,天启帝。
好了,我们来稍理一下"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
先是从天外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两枚红枣。
如人参,如白术。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红枣落地后,激起一座宏伟的"天香楼"。
荷出绿波,日映朝辉。
紧接着,
"爬灰",天启帝从宫殿的齑粉堆里爬出来,拼命奔跑。
"更衣",不论死活,男女皆裸。
"遗簪",一片狼籍,遍地是宝。
死者无数,太子难免。
伤者难计,天子当先。
当时的京城就这么个情况,一片焦土,遍地狼籍。
叫当官的咋办公?
叫受伤的咋疗养?
于是,归宁!
天启南巡(二)
归身→归宁。
归宁,古时流传下来的礼俗,又可称为做客、返外家或三朝回门,是指新婚夫妻在结婚的第三日,携礼前往女方家里省亲、探访,女方家人此时亦须准备宴客通常于中午,称做归宁宴或请女婿,归宁结束后,媒人的工作才算告了一个段落,男方须送礼给媒人表示谢意。
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甲戌侧批:妙!祸起也。此因事而命名。】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甲戌眉批:喝醒天下父母之痴心。蒙侧批:天下作子弟的,看了想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甲 嗯 和了人风。蒙侧批:交竹滑溜婉转。】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甲戌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他岳丈名唤封肃,【蒙双行夹批:风俗。】本贯大如州人氏,【甲戌眉批:托言大概如此之风俗也。】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甲戌侧批:所以大概之人情如是,风俗如是也。蒙侧批:大都不过如此。】幸而【蒙侧批:若非“幸而”,则有不留之意。】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甲戌侧批:此等人何多之极。】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蒙侧批:几几乎。世人则不能止于几几乎,可悲!观至此,不……】(按:以下缺去。)
红楼里的文字,奇就奇在,一击双鸣,甚至一击多鸣。比如木夫介绍过的,南苑马棚的那把火。
这里的文字,木夫也曾提及,甄士隐大致可理解为明朝的气数,而英莲是明朝的最后一颗苗子。
葫芦庙(山海关)的炸恭 ,致使崇祯"上吊",并直接导致明朝分崩离析。
而前文讲的天香楼事件,即天启大爆炸,又名王恭厂爆炸,简称炸恭,哈。
而这次炸恭,却迫使甄士隐带着老婆去投老丈人。
即,天启归宁。
天启也够可怜的,既受了惊吓,又痛失爱子。
投人不着,又未免悔恨,便积下了大病。
这里必须提醒大家的是,文字中提及的银两,不是指购买贷物的银两,而是指政治资本。
一如,王熙凤从馒头庵老尼处赚得的银两,也不是真正的银两,而是指军事势力。
故,老丈人再怎么势利,归宁宴还是要摆的,表面上的风光绝不会少。
况,天启是皇帝。
这不是一般的归宁,这可是南巡。
天启南巡(三)
二哥哥写的红楼 神仙姐姐评的红楼 木夫读的红楼 大家想看的红楼木夫不是不会剥这层衣,怕麻烦呵。况体力脑力心力明显吃紧。
当然最主要的是 ,若这最后这层衣不留给大家自个儿剥,看起红楼来岂不乏味得紧?
闲话止住,咱回来。
赵嬷嬷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这样说,咱们家也要预备接咱们大小姐了?”【庚辰侧批:文忠公之嬷。】贾琏道:“这何用说呢!不然,这会子忙的是什么?”【甲戌侧批:一段闲谈中补明多少文章。真是费长房壶中天地也。】凤姐笑道:“若果如此,我可也见个大世面了。可恨我小几岁年纪,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没见世面了。【甲戌侧批:忽接入此句,不知何意,似属无谓。】说起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书还热闹,【庚辰侧批:既知舜巡而又说热闹,此妇人女子口头也。】我偏没造化赶上。”【庚辰侧批:不用忙,往后看。】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庚辰侧批:又要瞒人。】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说起来……”凤姐忙接道:【甲戌侧批:又截得好。“忙”字妙!上文“说起来”必未完,粗心看去则说疑团,殊不知正传神处。】“我们王府也预备过一次。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甲戌侧批:点出阿凤所有外国奇玩等物。】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赵嬷嬷道:“那是谁不知道的?如今还有个口号儿呢,说‘东海少了白玉床,龙王来请江南王’,【庚辰侧批:应前“葫芦案”。】这说的就是奶奶府上了。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甲戌侧批:甄家正是大关键、大节目,勿作泛泛口头语看。】嗳哟哟,【庚辰侧批:口气如闻。】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庚辰侧批:点正题正文。】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庚辰侧批:极力一写,非夸也,可想而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庚辰侧批:真有是事,经过见过。】凤姐道:“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庚辰侧批:对证。】只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甲戌侧批:是不忘本之言。】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甲戌侧批:最要紧语。人苦不自知。能作是语者吾未尝见。】
赵嬷与凤姐谈及的南巡,木夫曾稍作了介绍。一是永乐南巡,二是正德南巡,三是嘉靖南巡。
那第四次呢?
第四次却是他们正在谈论的,以及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接驾的天启南巡。
木夫此刻想想倒是很逗,不然,他们莫名其妙地谈什么南巡和接驾啊?
归宁,土一点说,叫归身。
再土,象木夫这样的,就叫看三日。
而在皇家,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省亲。
元妃省亲,即,天启归宁。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木夫初读风月鉴时,便读出来这句话的意思为,朱由检快乐的童年结束,朱由检我无可奈何地只好称朕了。
这个贾元春,当然是崇祯。
****再四提醒,看红楼千万别带入时间概念。
而省亲的元妃,却是天启。
于是贾母等暂且自便,*园*中*悉*赖*凤*姐*照*理。又命执事人带领太监们去吃酒饭。
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方点完时,忽听外边马跑之声。【庚辰双行夹批:静极故闻之。细极。】一时,有十来个太监都喘吁吁跑来拍手儿。【庚辰双行夹批:画出内家风范。《石头记》最难之处别书中摸不着。】这些太监会意,【庚辰侧批:难得他写的出,是经过之人也。】都知道是“来了,来了”,各按方向站住。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半日静悄悄的。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庚辰双行夹批:形容毕肖。】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幕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庚辰双行夹批:形容毕肖。】半日又是一对,亦是如此。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版舆,缓缓行来。贾母等连忙路旁跪下。【庚辰侧批:一丝不乱。】早飞跑过几个太监来,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来。那版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熌灼,【庚辰侧批:元春月中。】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四字。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本欲作一篇《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即不作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所以倒是省了这工夫纸墨,且说正经的为是。【庚辰双行夹批:自“此时”以下皆石头之语,真是千奇百怪之文。】【庚辰眉批:如此繁华盛极花团锦簇之文忽用石兄自语截住,是何笔力!令人安得不拍案叫绝。试阅历来诸小说中有如此章法乎?】
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咱二哥哥要作个《灯月赋》、《省亲颂》什么的,随手便可粘来。
而木夫总结此归宁场面,却只会三个字。
第一个字,浪费。
第二个字,浪费。
第三个字,还是,浪费。
把个贾妃心疼得……
天启为什么要心疼?
赵嬷嬷有言:“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天启南巡(四)
北边的皇帝为什么要南巡?
因为江南富庶,花天酒地……
有钱呗。
有一个字,差不多能跟钱划上等号。
什么字?
盐。
故,南巡不过是巡盐罢了。
那日,偶又游至淮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甲戌侧批:盖云“学海文林”也。总是暗写黛玉。】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甲戌眉批: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无,半古半今,事之所无,理之必有,极玄极幻,荒唐不经之处。】本贯姑苏【甲戌侧批:十二钗正出之地,故用真。】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甲戌眉批:可笑近时小说中,无故极力称扬浪子淫女,临收结时,还必致感动朝廷,使君父同入其情欲之界,明遂其意,何无人心之至!不知彼作者有何好处,有何谢!报到朝廷高庙之上,直将半生淫朽秽资睿德,又苦拉君父作一干证护身符,强媒硬保,得遂其淫欲哉!】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甲戌侧批:要紧二字,盖钟鼎亦必有书香方至美。】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甲戌侧批:总为黛玉极力一写。】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甲戌侧批:带写贤妻。】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甲戌侧批:看他写黛玉,只用此四字。可笑近来小说中,满纸“天下无二”“古今无双”等字。】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甲戌眉批:如此叙法,方是至情至理之妙文。最可笑者,近小说中满纸班昭蔡琰、文君道韫。】
这位巡盐御史却正是,南巡的天启。
去岁死了的三岁的儿子,正是天启大爆炸中罹难的太子。
而五岁的女儿黛玉,却是,当了五年信王的朱由检。
(这里提一下黛玉的母亲贾敏,却是,在崇祯面前夸下海口、五年平定夷乱的袁嵩焕。)
而要说清这里的故事,木夫不得不给大家介绍一下红楼梦里一个奇怪人物,贾雨村。
贾雨村,是《红楼梦》整部书的楔子。
楔子,其作用是,使木结构得以紧凑稳固。
楔子,还可用来,以一物顶出另一物。
古代的小说,篇首往往会来个楔子,即今所谓的前言。
而在文中的楔子,往往起承转作用。
红楼人物对应的历史人物,往往有据可寻。
比如我们这里提及的,可卿、士隐、元妃、如海,都指向天启。(当然,有些人物还有他指。)
但,贾雨村,在红楼里的意思仅仅为,俚语中的某某人。
谁都可称之为某某人,故,谁都可能是贾雨村。
比如第一回回目名里的"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这个闺秀字面意为英莲。但其实呢?可能是红楼女1号。而贾雨村是夏金桂,或是我们的二哥哥。木夫说出来,你也不信。
所以,在这里先甭去管这个贾雨村是谁谁谁。
但有个问题得整明白,时间问题。
我们的二哥哥可把我们害惨了。
木夫再四劝告大家别去纠结于红楼里的时间点位问题,比如这里。
木夫曾提过的。
黛母死后,贾雨村携黛玉进京。
安葬妥林姑爷后,贾雨村随贾琏携黛玉进京。
这两个事件其实是在同一时间点位。
也就是说,这本是同一回事,分两次写罢了。
这是后话,我们呆会再讲。
木夫没二哥哥那水平,说了那里,又落了这里。
先回来,林如海巡盐,即,天启南巡。
天启南巡(五)
人参白术云,苓熟帝归身。
归身→甄士隐归宁→贾元妃省亲→林如海巡盐,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天启的南巡。
一般来说,皇帝老儿南巡,是因为呆皇宫里久了,出来舒舒筋骨的。
带几个太监丫环,另带一位天下第一的武林高手,逛逛青楼什么的,扯的,你电视剧看多啦。
天启的南巡不是的,是为了养病。
而且,天启一度谋算着,准备迁都。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蒙侧批:须要林黛玉长住,偏要暂离。】贾母听了,未免又加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一应土仪盘缠,不消烦说,自然要妥贴。作速择了日期,贾琏与林黛玉辞别了贾母等,带领仆从,登舟往扬州去了。
贾琏一离开京都,京都便成了无政府状态,哪怕贾琏去的是平安州。
为什么呢?
因为,贾琏就是政府。
贾琏,是政府机构的泛称。
生日,三月九日,意三公九卿。
谁谁与贾琏XY了,谁谁就掌控了当下的政权。
比如,贾琏与阿凤大白天地嘻笑,意,魏九千岁独览朝权。
比如,贾琏与多姑娘厮混,意,多尔衮掌控朝权,豆子顺治正出豆呢。
比如,贾琏偷娶尤二姐,意,李自成暂控朝权。
还有,有说贾琏的荷尔蒙高亢得很,一时离了女人,便找几个白嫩的小厮泄泄火。
这样的小厮倒也多,什么大顺大西丶两号两号半皆属此类。
最逗B的是,鲍二家的。
偷情被发现,被打一顿,含恨自杀。
死后,还落个以尸讹诈!
鲍二家的,谁啊?
木夫从一开读风月鉴起,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直到前阵子,才明确了答案。
鲍二家的,谁啊?谁啊?谁啊?
呜……《红楼梦》的作者,我们的二哥哥。
……
迁都,可是大动干戈的事情,远远没造大观园这么简单。
象大观园这样的配套办公大楼要有,人员机构呢?
这倒不是大问题,明朝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副都。
副都,你有我也有。
啥都不缺。
只要皇帝爷出巡到南都,然后说一声,我要定都南都。
南都就成了京都。
北都便成了副都。
貌似一切皆可照常运转。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明朝的祖训。
迁都的利弊,木夫凡夫俗子,当然分析不来。
但,以天启之英明,既然敢违祖训,计划迁都,当然是深思熟虑过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天启的这个计划是英明的。
这不是木夫说的,是我们的二哥哥说的。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甲夹批:悲险之至!】
恨无常,讲的就是这个。
但是,天启的这个计划,并没有成功实施。
原因其实前面有讲了的。
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甲戌侧批:所以大概之人情如是,风俗如是也。蒙侧批:大都不过如此。】幸而【蒙侧批:若非“幸而”,则有不留之意。】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甲戌侧批:此等人何多之极。】等语。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蒙侧批:几几乎。世人则不能止于几几乎,可悲!观至此,不……】(按:以下缺去。)
"幸而"两字,却有趣得紧。
不是你天启还存有点政治资本,我还废了你另立呢。
应该是这个意思吧。
而,黛玉初到副都。
正在腹稿《灯月赋》、《省亲讼》呢。
哪里舍得离开这繁华之地,回到还是废墟的北都去呢。
那女学生黛玉,身体方愈,原不忍弃父而往,无奈他外祖母致意务去,且兼如海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甲戌侧批:可怜!一句一滴血,一句一滴血之文。】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甲戌侧批:实写黛玉。蒙侧批:此一段是不肯使黛玉作弃父乐为远游者。以此可见作者之心宝爱黛玉如己。】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雨村另有一只船,带两个小童,依附黛玉而行。【甲戌侧批:老师依附门生,怪道今时以收纳门生为幸。】
再无续室之意,即,己丢了迁都的念想。
(天启是权杖高手,居然被一帮无耻文人讹传为木匠皇帝。但阿凤哥没在身边,便难以施展平衡术。)
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
这是废弃迁都计划的真正原因。
(亲母贾敏即袁崇焕,这里泛指武备。即武备文备的政治资本皆在老窝北都。)
光杆司令不好当啊。
天启南巡(六)
天启南巡,忙坏了一个人。
谁啊?
王熙凤。
王熙凤没随驾南巡啊?
是的。
正因为阿凤哥没有随驾南巡,才忙得不亦乐乎。
红楼里的一击两鸣法,最杰出的表现,当属凤阿哥的一从二令。
凤姐笑贾母一张嘴难说两家话。
而,阿凤姐姐她自己,往往一张嘴,说的便是两家的话。
一家姓魏,一家姓吴。
(还有一家姓蜀呢,逗一下,哈)
宝玉笑道:“这会子也不用说,等一会睡下,再细细的算帐。”一时宽衣要安歇的时节,凤姐在里间,秦钟宝玉在外间,满地下皆是家下婆子,打铺坐更。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甲戌双行夹批:忽又作如此评断,似自相矛盾,却是最妙之文。若不如此隐去,则又有何妙文可写哉?这方是世人意料不到之大奇笔。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惧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故特因此二三件隐事,指石之未见真切,淡淡隐去,越觉得云烟渺茫之中,无限丘壑在焉。】
宝玉与秦钟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
而夹在这里的这一两句话,大家恐怕没啥印象吧。
凤姐在里间,秦钟宝玉在外间,满地下皆是家下婆子,打铺坐更。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
这当下,描绘的是两个时间点。
天启七年,及,崇祯十七年。
凤姐却是两个人。
一个乃魏九千岁,一个乃吴夏金桂。
两个时间点的情况,却完完全全地一样。
京都外面:
秦钟宝玉在外间,满地下皆是家下婆子,打铺坐更。
京都里面:
凤姐在里间,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
凤阿哥 魏九千岁 吴夏金桂我们这里讲的是天启南巡,故吴夏金桂于崇祯十七年的梗,咱们就撇开不谈。
凤姐为什么要把通灵玉牢牢地放在枕边?
不这样不行啊,你看,满地下皆是家下婆子打铺坐更,一不小心,通灵玉不知旁落谁家了。
木夫在这里颠来倒去地说通灵玉,啥玩意啊?
就是那块捞什子印玺。
天启南巡,连贾琏也带走了。
京都成了留守政府,谁来管?
这便是,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忙得不亦乐乎,这个大家耳熟能详了,木夫不赘。
贾妃省亲时,"于是贾母等暂且自便,*园*中*悉*赖*凤*姐*照*理",指的也是这么个意思。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协理宁国府这么忙的当儿,凤姐还要把宝玉带在身边。
宝玉谁啊?
这个宝玉并不是谁谁,还是那块捞什子印玺。
注意,把宝玉带在身边也好,把通灵玉放在枕边也好,并不是真的把那块捞什子拿来(这玩意儿当然是皇帝随身携带的),意思是,保证皇权不旁落。
阿凤姐,既要协理宁国府,又要照看宝玉,你说忙不忙?!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大家的印象一定是,主要为了可卿的葬礼。
哈,可卿还没死呢,哪来的什么葬礼?!
你有没有晕?
木夫是晕了。
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甲戌侧批:删却,是未删之笔。】
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
天香楼,是贾珍与可卿偷情的地方(据说,更衣遗簪皆发生在此)。
在天香楼特设一祭坛,难道是为了昭布天下:
可卿是殉情而死的?!
当然不是。
书中铺天盖地描写的可卿葬礼,为的是,祭奠天香楼事件(天启大爆炸)中罹难的众多亡灵。
对亡灵的祭礼是有的,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并非单单一个祭礼这么简单。
祭礼仅仅是一种描写手法而己,为的是突出,忙乱中还能有条不紊的王熙凤。
天启大爆炸,京都一片狼籍。
可卿姐拍拍屁股,南巡去了。
留下一个烂摊子,却叫我们的阿凤姐收拾。
亏我们的凤阿哥了得,废墟重建,把个宁国府料理得井井有条,丝毫差错亦不曾见。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北静王送给宝玉的鹡鸰串。(注:书中出现的鹡鸰串、蕶苓串、茜香罗、红麝串、虾须镯、葫芦庙、贾蔷、雀金裘等皆关乎长城。)
鹡鸰串 茜香罗意即,在这当下,我们的凤阿哥还能抽出时间来,与北静王签暑了睦邻友好条约!
忙,阿凤姐是不怕的。
阿凤姐最担心的是,南下的可卿与黛玉姐俩。
昭儿一来,把凤姐紧张得……
连夜打点大毛衣服,和平儿亲自检点包裹,再细细追想所需【蒙侧批:“追想所需”四字,写尽能事者之所以为能事者之底蕴。】何物,一并包藏交付昭儿。又细细吩咐昭儿“在外好生小心伏侍,不要惹你二爷生气;时时劝他少吃酒,别勾引他认得浑账老婆,【甲戌侧批:切心事耶?】”“回来打折你的腿”【甲戌侧批:此一句最要紧。】等语。
别勾引他认得浑账老婆,何意?
大家看了木夫对贾琏的介绍,该知道这话啥意思了吧。
回来打折你的腿。
真正一语定乾坤!
然而!
政治斗争嘛,木夫一介草民,不敢言政治二字。
不过,倒可以聊聊大毛衣服。
北边冷,南边热。
咋从北边捎件大毛衣服去南边?
既然南边也会冷,难道在南边买不到大毛衣服吗?
你说呢。
政斗之寒,高处不胜寒。
前文提及武林高手,木夫说是逗的。
马上,木夫得给自己打脸了。
大毛衣服,当然是用来御寒的。
御什么寒?
政斗之寒。
大毛衣服,即凤姐东西厂的顶尖高手,以及,平儿的若干御林军。
干吗去呢?
接黛玉回京。
那,南巡的天启呢?!
天启南巡(七)
我们前面提及可卿染病,士隐归宁,如海巡盐,以及元妃省亲。
省亲的元妃为天启,才选凤藻宫的贾妃为崇祯,而己巳之变中的元春却是袁嵩焕。
这个元春的结局是用坠儿来描写的,被晴雯一锥一锥一锥地锥了。
描写有点恐怖吧,还有更甚的呢。
元春有个谜语,谜底为炮仗。
啥意思?
落地片片红。
怕大家混淆,故交待一下,彼元春非此元妃。
士隐病重。
如海重病。
究竟得的什么病啊?
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需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据我看这脉息,应当有这些症候才对。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
不见尺脉!
难以启齿也!
耻与人言也!
有天象,当有说法。
或云,天象示警。
或云,天象启瑞。
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
天启究竟得了什么病?至今没人知晓。
木夫倒是疑为核辐射综合症。
那么,得同样病的人肯定不少,只是其他人得不到天启这样的悉心照料,肯定撑不了多久。
红楼里有个人物,冯(逢)紫英,出现在两个场面。
一是卫若兰射圃里的紫英(石中之瑞)麒麟(兽中之瑞),即双瑞,倒救了李自成及崇祯的命,以致双寿。
大家可以去重庆酉阳桃花源的洞中洞去实地考察一下,现在还在不在?
还有就是这里,这块紫英(陨石)也许还埋在北京王恭厂的地底下。有条件的朋友可拿个仪器,去测一下核辐射是不是异常?
不扯,我们回来。
政治斗争,一定有竞争对手。
黛玉的竞争对手谁啊?
木夫不知,有那么多王储呢?谁不想。
我们的二哥哥没提,若提了,这人一定叫多姑娘。(逗一下,哈)
黛玉要上位得名正言顺,必须要凭昭布天下的诏书。
昭儿,不单单是给凤阿哥捎信来的。
还带来了两份诏书。
一份是给凤阿哥的密诏,另一份应该是昭布天下黛玉上位的公诏。
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竞争,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蒙双行夹批:幻情文字中忽入此等警句,提醒多少热心人。】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蒙侧批:“瞬息繁华,一时欢乐”二语,可共天下有志事业功名者同来一哭。但天生人非无所为,遇机会,成事业,留名于后世者,办必有奇传奇遇,方能成不世之功。此亦皆苍天暗中扶助,虽有波澜,而无甚害,反觉其铮铮有声。其不成也,亦由天命。其好人倾险之计,亦非天命不能行。其繁华欢乐,亦自天命。人于其间,知天命而存好生之心,尽已力以周旋其间,不计其功之成否,所谓心安而理尽,又何患乎?一时瞬息,随缘遇缘,乌乎不可!】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甲戌眉批:语语见道,字字伤心,读此一段,几不知……
可卿托凤姐的梦,便是密诏。
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家塾不是用来读书的,是准备打仗的,参见闹学堂即宁远之战。
家塾,即皇家军,即嫡系部队。
不然象后来,部队再强大,你调不动,顶个鸟用。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可惜——凤阿哥事业未竞,一纸调令去凤阳看祖茔去了。
一夜北风紧!
又来了二令,还附带一条白绫。
凤姐无奈,把白绫一撕为二。用半条白绫血书了天启的密诏,叫捎回我们的二哥哥去。另半条……忠奸谁论啊……呜……
那么,公诏呢?
白芍二钱 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 香附米二钱制 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钱炒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白芍二钱。
钱谐前,药方里自此以下的钱基本上就这么个意思。
二前,指前二字皆用。
白芍,即,菂。
咱二哥哥怕大家认不得这个字,还在书里特地整了个菂官,以暗示读者。
川芎钱半,即川字芎字各取一半,为,引。
黄芪三钱,总共才二字,哪里有前三字?
有,黄芪又叫黄耆。
黄芪三钱,即,耆。
香附米二钱,取,附。
另加,制。
醋柴胡八分,一钱未到,不管柴胡啥事,取,醋。
八就是分的意思。
把醋八了,得,酉月廿一日。当然是天启七年。
怀山药,即薯蓣,二钱,取,蓣。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阿胶本无真假之分。真字是用在二字上的。故取,胶二蛤。
菂(帝天启可卿)引耆(元老)附制(于天启七年)酉月廿一日蓣(玉)胶(交)二蛤(我们的二哥哥信王朱由检)。
又,
延胡索钱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延胡索的胡,本指脖子上的肉。延着脖子套根绳索,干吗呢?
炙甘草八分,前面说过了,不关甘草什么事,把"炙"八了,便是肉放在火上烤。
又延胡索前半,即延古。
两味药拼在一起:
(于九月初三巳时)上吊,(遗诏)延古(远古风俗)火化。
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
这句话,才是可卿的葬礼。
然后,黛玉平安归来。
天启南巡,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他没能回到京都。
却也是条正归路,他回到了他的祖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