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 20160224听永澄老师《如何阅读一本书》第六章一本书的分类分享,理解分类逻辑。
- 20160225配合脑图分解再次阅读一遍本章。
- 20160226 针对2016年的工作建议进行分类汇总,体验分类逻辑。
- 2060226 书写作业及心得体会。
四个收获
1.知道了分类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原先,对分类的认识是粗浅的,仅仅浮于概念的层次,并未明白概念背后的逻辑规则是什么。分类涉及三个因素:对象、我、分类标准及规则,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是:
对象感性初认识,针对问下是什么。
调用标准来比对,根据特征下判定。
对象究竟属那类,明确分类做决策。
符合规则列行动,对象明确被归位。
2.针对这章的阅读,因为对分类概念和逻辑的理解不到位,因此理解力并未得到增强,更多浮于资讯的接收。听了永澄老师的分享后,发现,主要是自己对知识点的关联不够,不能很好使用CDRAP来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点与书籍中作者的意图做关联打通,所以理解力增进很少是自然的结果了。
3.此前永澄老师分享过管理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投入产出比。而分类又是管理的前提,结合管理效果公式,又有了新的理解。
管理效能公式.png
- 我们面对的问题很多,为了不被困扰,首先要对问题进行界定,问题的分类是一个重要前提,会导向不同的解决办法。
- 不同的问题分类后,有一个标准背后的规则,确定了这类问题会怎么处理。
- 复杂问题思考模型是不是对“复杂”这一类问题的标准界定后的执行呢?我觉得也是可以从这个方向去理解的。
- GROW模型中的明确现状定目标,这个“明确现状”是不是要针对自己当下的状态进行识别,根据状态特征,比对相应的标准,明确界定“状态”后,做出符合标准背后规则的改进行动呢。
4.分析阅读阶段,必然要广泛采用CDRAP融汇贯通五步法让自己和作者的表达相靠拢,单一思考,局部思考,不能关联,突破原有的框架结构,是很难提升理解力的。
三个感受
- 越是简单的概念,越是要定义清楚,明确逻辑。
- 不理解就是不理解,但是要想尽办法去理解,阅读的目的不就是这个么。
- 针对对象采用总分总的清晰分类表达,更能让别人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平时工作中写通知、通告、总结、纪要也要如此。
两个改变
- 利用分类逻辑,在工作中进行了体验。
- 将自己的强力底板分类需要根据当下的现状,再次进行梳理优化。
一个行动
个人管理子系统关系图 @严旭新.png用分类逻辑梳理自己的个人管理子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