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值不值得我们去做,应该从两个不同的维度去评判:一是收益值:该事件带来的收益大小(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皆可计入);二是半衰期: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较久较长。
这两个维度交叉以后就形成了四个象限,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分为这四类:
•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这个象限的事情通常做的时候不仅很爽,而且长期收获也很大,比如谈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并修成正果,白首到老;或者听了行业内某高人的指点,突破了工作中遇到的瓶颈,从此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刷短视频、追剧、玩游戏,我们在做这类事情的时候虽然很享受,但过后很快就会觉得时间被浪费了,甚至有时候还会有负罪感。
•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在这个象限里做的事情通常会很辛苦,但如果能循序渐进,就会逐渐得到收益,比如每天跑步一小时,半年后不仅身材变得苗条,脂肪肝也不见了;一周读一本书,一年就能读50本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的知识多了,自然会涌现出惊人的力量。
•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比如漫无目的地刷朋友圈,逛街,和不相干的人闲聊,和网友掐架,做这些事情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特无聊。
如果我们反躬自省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平时做的最多的、最喜欢做的就是“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其次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而另两类“长半衰期事件”我们或者做得很少,或者做得很不情愿,或者不具备做的条件。
这个现象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内卷化”的坑里,内卷化,就是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水平稳定,不断重复,进而自我懈怠,无渐进式增长,无突变式发展,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但每一天我们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那么困苦,因为社会每天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个人的学习能力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陷入“内卷化”当中,不进则退。
但是“长半衰期事件”就不一样,它的效益可以积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收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比如,每天写作500字,一年下来就是18万字,再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每天写的字数只会越来越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