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短暂的,如何更好的度过这一生,需要我们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一个大致为之奋斗的方向。这个方向一定要是清晰的、明确的,能够结合自身实际的,这样我们才会有具体的计划和步骤去实现它。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将目标进行细化的问题。同时它又必须是稍有难度的,这样实现之后你才会有更大的成就感和激发你挑战的欲望~
确定之后第一步便是必须思考如何来诠释它。这代表了你对它的态度以及如何去实施的方法。关注的焦点不同,最后呈现的结果也必然不同。注重获得为导向,成就的过程中持有巨大的动力源泉,但同时也伴随着患得患失;而以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为目的,则更容易进入角色,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成长,且速度惊人。不同的环境可以区别对待,并无好坏之分。
那么究竟怎样的目标和方向才是最好的呢?我们在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中,以哪一点为重心展开才是更恰当的呢?
很多人习惯以最终获得的结果和成绩来衡量自己的努力,一次展现自己的优秀和卓越。它将帮助你迅速的投入状态并有头绪,并且也更有荣誉感。但倘若设定的目标一旦达不到,便有可能极大的否定自己甚至质疑人生,曾经完美的设想变的遥遥无期……
而以“学到了什么”作为基准的出发点,虽然最终有可能没有达到目的,则但它更加侧重于自己知识的积累和落地实操的提高,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能让自己更持久的去抵抗未来可能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激励自己去寻找更适合的解决途径,而不是自怨自艾。
不同的出发点适应于特定的场合:比如对于一项重大的务必马上着手的项目,那么显然以最终结果为导向是更为合适的;而后者则更适用于那种长期性的、计划类的,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较难和比较繁重的工作。
人生漫长又短暂,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追求。那么,怎样的目标才是让人感觉幸福的呢?研究证明:只有在拥有自主意识和更多自由支配选择的范围之内,人们才会感觉到自己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且更有意义的。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去听从和服从别人的支配和命令,我们失去了执行和坚持下去的动力和源泉。要使得追求和实施的过程中更有幸福感,需要满足和改善几个方面:
首先,增加独立选择的权利。——(其实关于这一点,在学龄段孩子们的身上使用时,表现会更加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失去了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和交往,否则那便不是真正的独立,而不过是自己的形影自怜和孤芳自赏。它并不能带给你真正的进步;
其次,限定截止和监督环境——逼迫自己在开放环境完成;
再次,正确的触发场景和人物——这其中界限在于:必须是大家共同都感到有意义的点Or引发他人行动欲望的方向;
然后,建立框架。这里指的就是应用的场景和动机(结果Or学习)。当你是出于不同意愿而建立的目标自然也不同,最终呈现出的感受也会相差很多;
最后一点,成为榜样
——当你不仅仅只是为了自己,而是能够帮助更多的他人实现理想和获得时,你会在内心获得更大的愉悦和满足感,这种并非出于“一己之私”的宽容将使你在人生的路上走的更远……
网友评论